不支持Flash

80后登场引发职场冲击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2日 03:02 第一财经日报

  边长勇

  走出校门不到半年,小安就从一家著名的快速消费品跨国公司辞职了。他给出的辞职理由很简单:“这家企业让我很不爽。”

  这家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李先生更加不爽,辞职前小安没有和公司打招呼,是李先生主动给他打电话时才知道他辞职了。这位人力资源总监一说起这件事就有些忿忿不平:“他手里还有很多公司资料,连个移交都不做,以前从没遇到这种情况。”

  在这位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力资源总监看来,小安属于那种典型的“80后”一代。虽然大多数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人并不认可这种划分方法,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些大都是独生子女的年轻人构成了公司新进员工的主体,他们也在影响着职场的规则。

  对管理者的挑战

  “用脚说话是‘80后’员工的典型特点之一,他们的离职率一般都比较高。”社会学博士姜汝祥对《第一财经日报》如此说。

  在姜汝祥看来,所谓的“80后”,特指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8年之后)至80年代前半期之间的人,1978年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这一代人率先成为独生子女。“80后”工和六七十年代员工最大的不同就是生活环境的改变。

  “六七十年代人成长于多子女家庭,父母的爱对他们来说是不可控制的,需要去争取。而这对‘80后’的独生子女来说是垄断的,这就使得他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他会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别人应该按照他认为正确的方式去对待他,否则就不玩了。”姜汝祥说。

  在职场中,因为主管一句话就辞职的“ 80后”员工比比皆是,很多人甚至在辞职前都没有找好下一份工作。

  中华英才网的调查数据显示:有高达95%的“80后”员工认为工作“没有更好,只有合适”,工作不满一年就跳槽的“80后”高达56%,一至两年更换工作的也有25%。

  在那些六七十年代的人看来,“80后”员工缺乏忠诚感,同时被指责的缺点还有缺乏艰苦奋斗精神、自私、注重个人享受、缺乏集体精神等。同时,他们也被认为更加务实、敢想敢干,而且受到过远比他们父辈更好的教育。

  “他们才是未来社会的主流,对于他们,我们可以指责但不能阻挡;可以引导,但不能完全改变。”姜汝祥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现在中国管理者手中的管理书籍以及头脑中的管理思维,大多数都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原有的一些管理方法和技巧已经变得不再有效,管理者凭着过去的经验来面对“80后”员工,落差在所难免。

  “‘80后’员工进入职场,需要管理者提升自己的领导力。”美世咨询高级管理顾问赵溪对《第一财经日报》说,这种观点得到了大多数受访专家的赞同。

  “如果觉得新来的员工就应该如何如何,不是‘80后’有问题,而是‘60后’有问题。”家得宝人力资源经理王胜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如何引导

  “每个人都有一个适合的位置,如果你觉得不合适,只是没有把他放到他正确的位置,”蒙牛人力资源总监张文对《第一财经日报》说,“考虑到‘80 后’员工的热情、灵活和聪明,我们常把他们放在销售、营销等位置。”

  当然,对员工的量才使用并不只是针对“80后”员工而言的。

  “‘80后’的员工还是需要调教”,王胜对《第一财经日报》说,她这样说也许并不是指责“80后”员工,六七十年代人刚刚踏进职场的时候都是不成熟的,“在关键点上,要事先给他一些提醒,碰壁之后要和他及时沟通。”赵溪认为,“他们工作热情很高,也表现出比上一代人更多的自信,但技术上还有很多都不成熟。”

  赵溪对《第一财经日报》说,“应该让‘80后’员工多参与”,六七十年代人习惯“听话”,而“80后”则不甘于只是听命的地位,因为他们在成长中一直是有决定权的。“在做建议方案的时候,主管们应该让他们多参与, ‘80后’员工也不是要求你在多大程度上采纳了他的意见,而是在多大程度让他们参与进来,让他自由发挥他的作用。”

  同时,对“80后”员工必要的约束是肯定需要的,但粗暴简单的管理方式已不大使用了。

  在指导“80后”员工的过程中,管理者要用比较亲切的方式,不能让他们感觉到是在命令他,这会引起他们的反感。这种尺度确实很难拿捏,而六七十年代人,你直截了当告诉他们就可以,这也正是很多领导者反感“80后”员工的原因之一。

  “规章制度不是万能的,关键还在行为方式。”赵溪对《第一财经日报》说。知识性工作者价值创造过程并不明显,不适合硬性去管理,可以有软性提示,更适合用温柔的方式去影响他。

  赵溪认为,对“80后”员工的一味迁就也是不必要的,任何一代人进入职场都要社会化,在帮助他们的时候还应该有一些约束,有助于“80后”员工更好地社会化。同时,相对于人力资源主管来说,直接主管对“80后”员工应该负担更多责任,也更应提升领导技能。

  管理趋势

  “80后”员工对中国企业的管理方式会造成革命性影响。

  忠诚度的形成是过去管理的重要话题,但在“80后”看来,企业与员工之间只是一种纯粹的雇用关系,用不着存在所谓的忠诚度,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培养他们的忠诚度将是一个全新的话题。

  随着员工的成长依次会有现金的需要、职业稳定的需要、事业成就的需要,而他们的需求除了对金钱的渴望更加强烈外,也对其他需求也更加多元。“有的‘80后’员工开始就想获得很大工作满足感。”赵溪对《第一财经日报》说,这需要管理者提升自己对员工激励的能力和水平。

  智谋式企业家们也站在了被挑战的最前沿。

  六七十年代人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比较多的一代。他们往往需要的是魅力型的企业家,类似权术的管理更适合他们。

  而“80后”员工讲究公开,姜汝祥对《第一财经日报》说,与前辈相比,他们更符合市场经济精神,公开表明自己的利益,不委曲求全,不满意的时候用脚投票。而智慧型企业家往往不能满足他们对公开的渴望,这正是“80后”员工进入跨国公司往往文化比较契合的重要原因。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