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职业发展 > 正文
 

一碗面条繁荣一个小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 15:35 天府早报

  渣渣面作为地方名小吃,曾给发源地———崇州羊马镇带来了繁荣,小镇上很多人靠卖面建起了房子,娶上了老婆。由于地理环境的变化,渣渣面带来的财富效应一度减弱。今天,摆脱了地理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困境后,渣渣面又走上了复兴之路。

  又成气候渣渣面收费站旁复兴

  13日下午,天气阴沉。崇州市政府财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孙志彬,坐在一家打着“素芳渣渣面”的馆子门口的桌子边,一边喝茶,一边看着这一溜街过去的一家家写着“正宗”、“老号”字样渣渣面招牌,孙志彬笑着,半是自言自语,半是对周围的人说:“又成气候了,毕竟又成气候了。”

  实际上,这并不是一条严格意义上的街道,它位于成温邛高速公路崇州收费站旁边,路边7家民房,被改装为面食铺子,打着渣渣面的旗号,另有几家卖水果和一家炒菜的,凑在一起,就有了“半边街”的味道。

  这些渣渣面的招牌上,一个个店主和主厨的头像,在寒冷的天气中微笑着,坐在孙志彬旁边的崇州市餐饮协会秘书长韩亚西笑笑,说,“大家都弄一个头像挂起,都显得自己很正宗”。而在孙志彬眼睛里,谁正宗谁创始,这并不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作为地方经济官员,他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他所高兴的是,就在这个临时形成的“渣渣面一条街”,又有了跟当初渣渣面发源地崇州市羊马镇一样繁荣的景象———又开始有人专门开着小车,来这个地方,就为吃一碗面条、一碗炖蹄花、一盘拌鸡片了。一碗面条繁荣一个小镇的传奇,现在又看到了复活的迹象。

  

历史揭秘

  抄手馅引出了渣渣面

  回忆起当初羊马镇渣渣面的繁荣,韩和孙都匝吧着嘴感叹。按照他们的说法,当时整个场镇上起码有三四十家各种旗号的渣渣面,整条街道上都是面条的香味。孙志彬把当时羊马镇渣渣面的繁荣称为传奇,这并没有夸大之嫌———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输入“渣渣面”三个字,结果是“用时0.001秒,找到相关网页3740篇”。

  按照2002年《崇州市文史资料集粹》记载:1979年,为了给知青和城镇待业青年解决就业问题,镇上社办企业办公室和街道办事处腾出一间公房,开一家“居民小食店”,卖汤元、小面和抄手。小食店共5名员工,其中就有王英和查淑芳。1984年,小食店“分家”,王英和查淑芳在相邻的两间铺面各开一家小食店,王的叫“羊马面”,查的叫“麦香园”,经营品种基本没变。由于当时冰箱未普及,一到夏天就无法存放生食品,卖不完的抄手馅只好用油炒干了作为面臊子使用。这种臊子很细,样子像渣渣,食客感觉味道特别好,却又不知叫什么名字,索性就称之为“渣渣臊子”。大约在1990年前后,“渣渣面”就成了这种臊子的代称,查淑芳的“查渣面”和王英的“渣渣面”逐渐远近闻名。目前,不仅在羊马镇周边城镇和成都市区有“渣渣面”,甚至北京、上海、兰州、武汉、深圳等大城市也有“渣渣面”的招牌。

  而韩亚西作了补充说明,他说,由于查淑芳姓查,所以最开始还有个名字叫“查渣面”,到后来,“查渣面”和“渣渣面”混叫,到了2001年的时候,查淑芳把“查渣面”和“渣渣面”注册商标———“但是,因为大家都是街坊邻居,查淑芳也不好太认真清理门户。”跟韩亚西相比,作为地方经济官员的孙志彬,更看重的是渣渣面的整体影响。他说,“从我们政府角度来说,更在乎渣渣面作为地方名小吃,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前,渣渣面是羊马的品牌,现在则是整个崇州和成都的品牌。”孙手头上没有具体数据来说明当初渣渣面对繁荣羊马这个小镇“区域经济”的作用,只能笼统地表述为,“对养马经济发展做了大贡献”。

  一家名字叫“素芳渣渣面”的主厨张学利则有更感性的说法:“当时镇上很多人修房子娶老婆,都靠卖面挣的钱。”这位头像挂在招牌上的妇女,很赞同孙志彬不讨论谁正宗的态度,她说:“又不是什么高科技的东西,谁都会做,要说正宗,都是从当时集体企业传出来的手艺,都正宗!”她还有个观点:如果当初羊马镇上只有王英和查淑芳开了面店,没有其他经营者的跟随,渣渣面也没有现在的名气。

  遭遇挫折

  环境改变渣渣面局面

  “成也公路,败也公路,”韩亚西说,“当初羊马渣渣面生意火,一个原因就是成温邛公路贯穿全镇,过往司机多,他们把车在公路边一靠,要三两面条,一盘拌鸡片,一碗炖蹄花,香乎乎地就是一顿……可以说,成温邛公路是渣渣面的生命线。我们的买主95%以上都是过路客,封路改道后,客人们都从新高速路上走了,谁会为了吃一碗面专门绕道老路上来?”

  就在2004年成温邛公路变成成温邛高速公路后,生意的清冷就开始困扰这些渣渣面的老板。韩亚西说:“高速公路上又不能停车,还有护栏封闭,过路的司机谁还能停下来吃面?”

  2002年,在成温邛高速公路建设期间,“查渣面”创始人查淑芳和老伴吴大爷在两年前接受采访时曾预计,高速公路开工后生意可能会“减一半”。而过了三年多后,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吴承认,“减一半”的说法还太乐观,“不是减了一半,是减了一大半。”吴回忆说,在高速路通车后,他们开在羊马的面店“现在每天的营业额不过数百元,店铺门前的路基被垫高了2米。当时,我们就已做好关门的打算。”

  “灶冷锅凉,老板和小工都来打牌斗地主,”回忆起当初羊马生意败落的情景,把新店开在成温邛高速公路崇州收费站的一家店主呵呵笑着,“当时凄凉啊!”

  向外突围三个渣渣面部落复活

  “第一是成都市区七八家,第二是成温邛高速路成都入口处周边七八家,第三是成温邛高速路崇州收费站周边七家,”孙志彬弯着手指头计算,“这样算起来,当初羊马镇的渣渣面在高速公路修通后,分成了三个部落,将近30家。”

  出成温邛高速公路,进崇州收费站后,远远便可望见几十米外,一排招牌高挂的查渣面馆。这就是孙志彬说三大部落中的第三个部落。

  靠十字路口的一家查渣面馆,店面

装修并不奢华,几扇透明玻璃将灶台围住,一色白
瓷砖
贴着墙壁,显得整洁朴素。在一侧墙面上,一幅巨大的“全家福”格外醒目。老板周兴军指着照片当中,和他站在一起的一位老妇人说:“那是我的师傅查淑芳。”

  按照周的说法,1993年,年仅20岁的周兴军开始跟随查淑芳,在羊马镇上卖查渣面。当时查渣面的火暴情形让他至今难忘。“当时每天纯收入就高达几千元钱,即使生意差,每天都要赚3000多元。”

  当成温邛高速公路建成后,羊马镇的查渣面生意受到了影响,“师傅就鼓励我们自己开店。”去年4月,周兴军投资了4万元钱,他的查渣面三毛店正式在成温邛高速路崇州收费站旁边开张了。

  “我是最早在这里开查渣面馆的。”周兴军呵呵笑着讲述来这里开店的原因。当时,周兴军在路过崇州收费站时,见这里“口岸”还不错,又是交通要道,许多车辆下高速公路后,都要歇脚吃饭,他就有了在这里开店的念头。“后来别人见我的生意好了,也跟随开起了查渣面馆。”开面馆的人多了,周的生意也受到了影响,他估计现在每天的毛利润有1000多元钱,“生意还将就。”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只有7家面店的小部落,同行间竞争已经很有默契。比如,就连招呼客人也有个规矩:当一辆汽车从街头开到街尾,经过这些面店的时候,当车身在甲面店对着的那截公路上时,紧挨着的乙店就不能跑到甲店这边来招客———这是规矩。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店主说,曾经有某店新请的小工不懂这个规矩,越界招客,结果店老板在行规压力下,只能把那小工辞退。

  而在成都的另一个渣渣面部落———查淑芳开的连锁店———状况又怎么样呢?昨(15)日,由于查淑芳外出办公,记者电话采访了其丈夫吴世杰。

  吴回忆说,从最早一家渣渣面馆在羊马镇开业后,生意就一直很火。2001年,他们接到了政府通知,将修建成温邛高速公路,便准备“突围”,到成都开店。从2001年起至今,查淑芳的查渣面馆已经在成都新鸿路、人民公园附近等地开了7家连锁店,除去青羊区一家店生意差以外,其他店的生意大多不错。

  到成都开了多家连锁店后,查渣面馆规模提高了,收入也比以前有所提高。吴说,只是如今羊马镇上的查渣面生意一落千丈,“以前一家店可以养活几十号人,如今,几个人都养不活了。”吴认为自己家挺进成都的决策很正确,因为毕竟成都这样的大城市,不是羊马这样的小镇子可以相比。有意思的是,吴世杰并不承认周兴军是自己老伴的徒弟,他说:“什么徒弟,就是我们请的几天临时工。”

  早报记者 罗巨浪 胡泽文 实习生 杨先武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