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职场 > 正文
 

无就业增长考验发展智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3日 14:35 深圳商报

  一份《2006亚洲太平洋地区人类发展报告》,将中国和“无就业增长”挂上了钩。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报告中指出:在东亚的成功故事背后,隐藏着“无就业增长”的挑战,劳动人口的增加远远快于工作机会的增加。

  “无就业增长”是一种异常的经济现象。按理说经济增长,就业必然同步增长,但在“无就业增长”状态下,经济增长却伴随着失业增长。报告并非夸大其辞,中国确实存在“
无就业增长”。国家统计局今年发布的数据称,“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每年的增长速度分别为8.3%、9.1%、10%、10.1%和9.9%,而同期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3.6%、4%、4.3%、4.2%和4.2%。

  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就业是中国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无就业增长”已经在警示中国。据亚洲

开发银行估计,上世纪80年代,中国每增加1%的就业岗位需要经济增长3%。到了90年代,达到同样效果却需要经济增长率达到7.8%。诚然,经济增长不可能自动惠及所有的人群,但是,如何发挥行政力量调动社会资源,力避“无就业增长”,尽可能地让更多的人享受增长带来的成果,正日益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解答的课题。

  经济增长靠出口扩大,出口扩大靠制造业增长,制造业增长拉动就业需求。这无疑是

中国经济发展的正常模式,但是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演变成资本密集型产业,产业升级的结构性因素不可避免地压缩就业机会,这是世界性的难题,并非中国独有的现象。

  当然,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不同步加重了这种“就业不增长”。一方面是资本开始排斥劳动力,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另一方面,滞后的城市化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而服务业正是发达国家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领域。

  化解“无就业增长”,联合国开发署建议的对策如下:抑制无就业增长,通过调节利率,逐渐废除为了提高资产回报率导致劳动力外流的财政激励机制,调节劳动力市场政策,鼓励适应性和再培训。

  这需要政府采取积极的公共政策。比如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是否需要一刀切?比如最低工资标准过低是否造成自愿性失业?比如在发展中小企业方面是否需要加大公共财政的扶持力度?

  在“无就业增长”愈发明显的同时,继上个世纪70年代末知青返城、90年代国企工人下岗浪潮后,中国眼下却迎来了第三次就业高峰。发改委4月公布的数据称,今年中国劳动力供给增量将达到峰值,劳动力资源增量达1700多万人,其中1400万人可能找不到就业岗位。中国社科院和国家信息中心的预测显示,“

十一五”期间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在500万到550万之间。如果农村每年的城市化水平提高1%,就要转移1000万劳动力,加上往年失业的人口,“十一五”期间可能有四五千万劳动力需要就业。

  化解“无就业增长”问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助于维护整个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底线。毕竟转型不可避免,转型必须付出代价,但是这种代价不能全由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分担。

  作者:钱飞鸣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