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为首的“关注大学生就业项目组”、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简称“中人网”)联合发布了“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未来就业形势表示担忧,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长期深入到企业实习”成为当前大学生希望最应该提供的就业指导形式。
据了解,此次调查历时两个月,由中人网采用线下调查和网络调查两种方式,分别对全国2006届大学毕业生及在校大学生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或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进行采样调查。最后,共收集到大学生有效数据3456份,其中,网上收集数据1836份,北京地区数据1092份,广州地区528份,企业数据503份。
本栏文:记者陈君南
2006届毕业生对就业形势不乐观
多数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
调查报告显示,2006届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表现不乐观,对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仅有20.08%的受调查毕业生表示“自信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而高达42.96%的毕业生表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上人才供给的情况。
在当前,“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成了多数毕业生的首选。这一方面表示毕业生就业的心态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另一方面对企业来说,在引进大学毕业生后,如何吸引、保留人才成了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调查显示,外企仍然是毕业生心目中最青睐的就业单位;其次是国企;选政府机关的只占15.20%。而毕业生对自己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主要还是集中在1000~2000元(占40.45%)及2000~3000元(占37.52%)。
统计显示,北京大学生对待2006年就业形势比广州的大学生更自信。而广州大学生则比北京大学生更青睐外资企业。
对企业岗位缺乏了解困扰求职者
大学生希望提高职业素质
对就业的认识方面,“提高自己的技能”被大学生们认为是应对就业难的最好途径,其次为“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这说明学生对自己职业素质能否符合单位要求缺乏信心。而“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成为困扰求职的首要因素,这说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缺乏有效、实质沟通交流的渠道。“如何面试”、“如何了解一个企业”以及“企业选人的标准”等三项成为大学生求职前最希望了解的知识。
调查还显示,大学生对高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满意度非常低,表示“很满意”的比例仅1.20%,表示“满意”的比例也仅为6.43%。相反,表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达到了29.41%和13.51%。长期深入到企业实习则是当前大学生认为最应该提供的就业指导形式。
大多数企业每年都招聘毕业生
认为大学生要调整好心态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把招聘大学生作为充实自己企业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受调查者所在的企业中,大多数企业每年都招聘大学毕业生(占71.17%),12.52%企业认为偶尔一两年不招聘大学生。众多的中小企业是吸收大学生就业的非常重要的一股力量。企业对已经招聘的大学生的评级整体趋于保守,满意度一般,表示对所招聘大学生感到“满意”的比例为11.93%,表示“一般满意”的比例为47.91%,表示“一般”的比例为29.93%。在企业看来,大学生对薪酬福利的要求,仍处于偏高状态,认为大学生要求的薪酬福利合适的比例仅仅约有5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在毕业时对自己第一份薪酬的期望和企业所能给予大学生的薪酬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时,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其次为“潜力”,第三为“品德”。而“专业技能”、“专业成绩”、“社会经历”等相对不重要。而且适应能力、专业水平、品德成为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三项素质及能力。
而在“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上,企业看法与大学生的选择也有一定差距。企业认为最主要的是要“学生调整就业心态”,而“提高职业素质”、“提高技能”反倒其次,而在学生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