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顾彬有他的道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8日 04:36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刘恒涛

  ——访前德国图宾根东方学院教授张枣

  继去年12月抨击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之后,近日,德国汉学家顾彬又在“汉学视野下的20世纪中国文学”圆桌会议上,再度炮轰中国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是几百元一瓶的‘五粮液’,而中国当代文学只是几块钱一瓶的‘二锅头’。”此言一出,再度掀起文学圈内的轩然大波。学者陈平原在现场针锋相对,认为顾彬是在“哗众取宠,不值得认真对待”。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柠干脆表示,“顾彬只是一个中国文学的旅游者,学术旅游不能解决学术问题”。对于顾彬所说的中国作家不懂外语,“看不懂卡夫卡、拉丁美洲具体是什么”,中国作家则提出问题,“李白懂外语吗?”很多国内做界学者都对顾彬读了多少中国当代小说表示质疑。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诗人张枣曾在德国

留学,并执教于德国图宾根大学东方学院,教授中国文学和比较文学,在德国呆了二十多年,和顾彬比较熟悉,对德国汉学界有较多了解。《财经时报》就顾彬、德国汉学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看法采访了他。

  《财经时报》:顾彬在德国的汉学界是什么地位?

  张枣:顾彬在德国汉学界是一个很有名气的教授,他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父级的人物。他翻译了《鲁迅全集》,翻译了北岛的作品,中国当代诗歌基本上都是由他翻译的。他对中国当代文学在德国的传播功不可没。

  《财经时报》:他对中国当代文学了解得多吗?

  张枣:顾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非常了解,他和一般的德国研究汉学的人不同,他是个诗人、作家,本身喜欢文学。他翻译过郁达夫、高行健等人的作品。他对当代文学的了解也颇为广泛。当然,作为一个严肃文学作家和研究者,他对中国的大众文学很不喜欢。

  《财经时报》:你如何看待顾彬所说的中国作家应该学外语的观点?

  张枣:我觉得这倒大可不必。学外语和一个作家写出好作品并不能画等号。但是学好外语可以让一个作家更好地和世界交流。很多德国、阿拉伯作家都懂英语。我在德国参加一些诗歌节,很多欧洲或者日韩的作家可以坐在一起交流,但中国的诗人作家只能躲到一角,因为他们不懂外语。不过我觉得可能中国的下一代作家会好很多。

  《财经时报》:顾彬说,中国现代文学像‘五粮液’,当代文学像‘二锅头’,你对此有何看法?

  张枣:在某种程度上,我完全同意顾彬的话。中国当代文学浮夸,为名利所困,没有意思。

  《财经时报》:顾彬如今在国内的言论很受一些评论家的抵制,你有何看法和想法?

  张枣:我觉得国内一些作家或者文学评论家都有些反应过激,媒体也有炒作的嫌疑。顾彬的看法也不过就是一个国外的汉学家的看法,况且他说得也不一定完全不是事实。为什么我们国内的人自己可以批评,对国外的汉学家的批评就不能接受呢?况且,我们自己也时常议论这国当代的文学弱,那国的差。比如,我们可以公开批评现在德国的小说没吸引人的,法国诗歌没意思等,人家不一定会生气,更不会来跟你辩。其实这是个趣味问题, 而趣味是难以争辩的。

  现在文学的现代性尺度还在西方,非要让西方认可我们。其实中国文学的传播有一些客观因素,汉语有它的内在性。我觉得西方也不是唯一的标准,也不一定在乎西方人说什么。

  《财经时报》:德国汉学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主流看法是什么?他们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情况如何?

  张枣:现在德国汉学研究机构相当多,几乎所有德国重要的大学都有东方学院,但汉学界不一定就是文学批评,汉学包括很多。很多德国汉学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都非常感兴趣。但一些人对当代文学读得并不多,了解得也不全面。

  《财经时报》:德国汉学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介多不多?中国当代文学的传播在德国是什么情况?

  张枣:中国当代文学现在的传播还是依赖翻译,而且因为没有系统,中国作家的译介还是要看运气。你的作品好,但不一定能被译介过去,和译者的水平也有很大关系。中国有好的作家,但是比较低调,很多作品也没有译介过来。这就是我所说的运气问题,你现在不被认可,可能等死后多少年又被拿出来反复说。

  在德国,在欧洲,中国影响最大的还是诗歌,是先锋诗歌。像顾彬,他对中国诗歌非常喜欢,而且他所翻译的中国诗歌都是高段位的,翻译水准非常高,翻译得也很全面。

  顾彬语录

  -“中国当代文学是”二锅头“,中国现代文学是”五粮液“,1949年以前的中国作家们都是翻译家,以后的基本上都不是翻译家,如果一个作家不掌握(外国)语言的话,他根本不是一个作家,所以基本上中国作家是业余的,而不是专家。”

  -“中国当代学者如果搞现代文学,他们应该学外语。鲁迅的中文受到了德文和日文的影响,如果一个人不了解德文和日文,能了解完全的鲁迅吗?我也是作家,我看到中国作家在国外发表的作品,就觉得他们没法跟我们当地的一些小说家比。”

  -“在德国,一个重要的作家一定是一个重要翻译家。可是一般来说,现在中国作家轻视翻译。顾城和翟永明都说:如果我们学外语,会破坏自己的母语。为什么鲁迅不觉得会破坏自己的母语?为什么林语堂、张爱玲不会说类似的话呢?”

  -“德国到处都有作家,他们代表德国,代表德国人说话,所以我们有一个德国的声音,但是中国的声音在哪里呢?没有,不存在。中国作家胆子特别小,基本上没有。鲁迅原来很有代表性。现在你给我看看有这么一个中国作家吗?没有。”

  -“这个作协(中国作协)一点用处一点好处都没有。你在中国大陆可以问所有的作家,没有人会主动说到作协,没有人,一个也没有。如果是真正的中国作家,他肯定不要入那个作协。如果他入了以后才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的话,他是很有问题的。一般来说,好的作家不可能跟作协保持什么联系。”

  -“《狼图腾》对我们德国人来说是法西斯主义。这本书让中国丢脸。”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