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翁以煊归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1日 01:22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侯莹 北京报道

  采访翁以煊并不容易,因为最近几个月,他都待在日本长崎,闷在陪伴了自己10年的“信天翁”号上,苦写当年孤身环球航海的经历。全书分为三部分——征帆、漫帆和归帆。

  在翁以煊家中的书架上,摆着一本1991年出版的《翁同龢传》。其中所载江苏常熟翁氏族谱中,列着翁以煊的父亲翁永庆的名字,以煊所属的以字辈还没来得及收入。翁氏族人最有名的当属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那是翁以煊5代上的叔祖。当年那位生活在被资本主义列强从海上轰开国门的动荡年代中的帝师肯定想不到,5代之后翁氏族人中出了第一位孤身闯荡大海的华人。翁同龢精于书画,字体融颜、欧、赵之长,在书法史上有翁体一说。他一定还想不到,正是自己给翁氏一族留下的书画遗产,在翁以煊环球航海归来经济的极度困窘中,救了他的急。

  “环球结束时我几乎山穷水尽,船的桅杆断了,身上只剩几十块钱。在南沙群岛附近碰见海盗,他们看见我穷兮兮的样子都没有使劲追。后来上了岸,从家里分到了一些卖旧画的钱,缓过来了。”

  翁以煊的环球航海与翟墨不同。为了找赞助,翟墨等待了3年。而翁以煊1998年从美国出发的时候,却谢绝了别人的赞助提议,他不想为此背上包袱、失去了自己到大海中追寻的自由。生长在北京、在美国拿到计算机学位、从事软件软件开发13年,曾经的“硅谷”白领翁以煊并不缺钱。1991年,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翁同龢传》出版的那一年,翁以煊买了自己的第一艘小帆船,在美国边工作边玩地爱上了大海。1996年,为了环球航海他拿出买房子的10万美元买下“信天翁号”,并作了长达两年的准备。1998年12月,在翁以煊即将进入40岁的时候,他扔下在美国的一切,出海了。

  翁以煊心中的偶像是生于加拿大的美国人史劳根(Joshua Slocum)。在翁以煊1998年出海前的100年,也就是1898年,史劳根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只身孤帆环球航海。在蒸汽机时代的轮船取代了大航海时代的帆船的背景下,史劳根把为人所弃的破渔帆船改造,没有赞助,盘缠不多,也没有捷径(巴拿马运河尚未开凿),他依靠自然资源和一己之力完成环球航海。

  在航海家的眼里,穿越南大洋的五大角,即智利的合恩角、南美洲南端的火地岛、澳大利亚的卢因角和塔斯马尼亚西南角以及新西兰的斯图尔特岛西南角,类似于登山家攀登珠峰,是能力的证明。翁以煊就给自己选择了这样一条路,不过他并不冒进。在从美国旧金山出发之后,他先是沿着美国西海岸南下,经太平洋到新西兰,在确认自己有能力应对各种状况之后才向东进发。从翁以煊迂回反转的行进路线你可以看出他对待环球航海的态度,怡然自得又小心谨慎,渴望挑战却并不鲁莽。如果是为了破记录而环球决不是这么个走法,也绝对用不了3年,他把大把时间都用在了边走边玩、享受海洋上面。

  问起翁以煊为什么给船起名“信天翁号”,他指着地图上的一大片蓝色说,信天翁是只有在南太平洋才能见到的鸟。在波光粼粼的大海之上,在红霞、落日之下,在天和水之间,信天翁的身影是生命与自然的对话。他给自己的帆船起名“信天翁”,因为那会激活记忆中最打动人心的美,而不仅仅是他姓翁。

  在翁以煊的环球记忆里,有笼罩在合恩角上的死亡阴影、有与珊瑚和鲨鱼共舞的快乐、还有被警察扣留的恐慌……通常人们把他2002年回到新西兰算作环球航海的终点,但他坚持“信天翁号”回到香港才算结束,那已经是2004年,他觉得回到祖国才是终点。此后他又作为船长,带着凤凰卫视的两个电视人扬帆重走郑和当年下西洋之路。

  去年,翁以煊又变成“凤凰号”热气球的驾驶员,在中国热气球锦标赛上飞越万里长城了。热气球是翁以煊继帆船之后的另一个梦想。同样的见风使舵,同样的随风逐流。翁以煊还有一个梦想,在中国建一个航海基地,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玩航海、搞国际比赛,还能给“信天翁号”找一个永远的家。

  帆已归来,但追梦的脚步不停。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