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商学院·运动 > 正文
 

品味越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1日 19:01 《中国商人》杂志

  文/黎丹正

  李智是一个懂得享受的越野人。

  他把自己福特全顺商务车改装成了房车,打开车门,俨然另一个世界:休闲椅、休闲桌、床铺、炉具安放在车厢里,紧凑而有序;吊床、帐篷、渔杆、汽灯隐蔽在角落和柜门内
,需要的时候随时享用;再加上一应俱全的作料、饭锅、洗手液等生活物品,这车全然是一个“移动的小家”。

  在他风驰的越野生活里,他一直主张:玩越野就要玩出品位和文化、玩出健康。

  坐在李智的对面,很难想象他就是那个在雨林,在沙漠,在泥潭,在沼泽,在一切恶劣环境下玩4×4越野的

赛车手。对面的他高大帅气、温文尔雅,没有任何越野探险留下的痕迹,只有被岁月历练过后的那一股成熟、儒雅、超然的气质,这也许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广告、主持、记录片等活动都爱找他出镜的原因之一吧!采访中李智一直面带笑容,说到精彩处,还会忍不住笑出声,他说自己经常会独自在书房翻阅着一些赛事的相关报道和那些珍贵的照片,虽然赛事已成为历史,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一幕却叫他终身难忘。在他看来,越野已经成为生命中难以遏制的激情,成为他生活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玩过近十年车后,李智玩的不再只是一种技巧和过程,更是一种文化和责任。

  越野·挑战

  驾驶着极度改装的四驱铁骑,带上维修工具和野营装备,艰难地爬行在神秘莫测的原始热带雨林中。当置身于奇异的热带植物王国中时,你会联想起电影《人猿泰山》中原始人类生活的片段和《侏罗纪公园》中一些恐怖的场景。蜥蜴时儿闯入你的视线;有毒的雨林水蛭和蚊虫;令人发怵的雨林毒蛇和近20公分长的“火车虫”;车轮从脸盆大的野象粪便上碾过,不远处还不时发出动物的嘶斗声;黄昏后总是不由自主地环视着四周,有恐动物的袭击……

  ——摘自李智的《雨林物语》

  谁都知道玩越野探险有着太多未知的危险与艰辛,然而对于李智来说,那却是一种享受,享受其中征服与被征服、学习与沉淀、团结与合作的过程。李智认为越野的旅程,无疑是艰难的,这种艰难不仅是对身体的挑战,也是对智慧的挑战,一如面对人生的困难时,需要计划安排、有勇有谋、分工合作,最终才能获得成功的快感,用他的话说就是“这种感觉很男人”。

  2001年,李智第一次代表中国越野界参加了具有国际水平的马来西亚雨林越野挑战赛。马来西亚国际雨林挑战赛是当今世界著名的4×4赛事,特色就在于它是当今世界亚洲惟一的原始雨林型挑战活动,选手们要在地球上最古老的雨林环境下,挑战极度险恶的自然条件——野兽出没、气候恶劣和其它不可预知的情况。

  比赛是在泥泞粘滑的大坡、塌陷的大坑以及狭窄的山路和独木桥等艰苦的路面上进行。有许多赛段连4轮驱动车都无法通行,只能靠加装的绞盘拖拉才可完成。不仅如此,这十天不仅要开车,作为一个赛手还要会修车,同时还要是一个非常好的工程兵,能修路搭桥,同时还要自救、互救。在最难的赛段,李智他们用三天的时间开了60个小时,仅走了18公里路,其它的时间都是挖底盘、修路。

  每个参赛人员要经受自我极限的挑战——在几乎没有水的情况下,大家只能喝河水;湿热的天气下,每天都像在蒸桑拿,用不了五分钟,T恤就能拧出水来;除了面对雨林蚊虫及水蛭的叮咬,还要防备毒蛇、蜥蜴等动物的袭击。“有一天,我热得实在不行,就把车门卸了,一个外国赛手看见了,急忙对我指手画脚,赶紧找来翻译才明白,以前有个赛手因为天儿热把车窗摇开了,结果几条毒蛇把毒液喷进了车里,所幸的是没有喷到人身上。”

  最恐怖的是雨林的夜晚,总是令人毛骨悚然:“漆黑的雨林中,树丛沙沙作响,带着几分阴森,突然帐篷旁边的树上‘噼叭’一声,随即传来动物的嘶吼声,一个外国选手用手电照过去,只见一条黑影扑了过来,只听那个人高喊‘go!go!go!’,向前玩命奔跑,我们随即也都抄起了家伙,大声叫喊,那个动物也许看出我们人多,猛扑了几个回合,就走了,我们惊魂未定,直到天亮才放松了戒备。那可真是惊心动魄的一幕。”

  越野·沉淀

  我不是4×4方面的技术专家,也不是一名具有高超越野驾驶技能的赛手,仅仅是一名热衷于4×4越野运动的超级车迷。同大多数4×4越野运动的爱好者一样,我有着数万公里多种地形地貌的驾驶经历;虽不擅长4×4机械方面理论方面的提高,却时常在越野过程中感悟人生的坎坷和世间的沧桑。4×4也好,OFFROADER也罢,人到中年的我更多的是感受和探寻4×4越野运动的精髓及其深层的内涵,从中获取养分,情感上得到升华。

  ——摘自李智的《雨后斜阳》

  几年来,李智和他的越野车一次次向荒原进发,走遍了可能大多数人一生都不会去的地方,也因此一次次体味了自然的神秘、宽广和博大。

  “当你面对着巍峨耸立的雪山,面对着奔腾咆哮的深涧,面对着辽阔无际的草原,你会忘记了水泥丛林中的拥挤不堪,忘记了城市里的尔虞我诈,你会感觉到身体里某种东西被彻底地释放了,心态也会回归平和。而这种体验是其他活动所不能给予的。”

  李智说越野车帮他实现了诸多的梦想,让他从中悟到了不少人生哲理。他也经常向朋友们建议,在享受了现代人平静的城市生活后,应该去体验惊险与艰苦;在习惯了数字时代的办公室生活后,需要去体验原始人类的生活,去服10天被流放的“苦役”;在平日熟悉了赛场上观众及车迷的助威呐喊声后,应当去参加类似热带雨林赛的挑战……你会发现,平日渐趋脆弱和消沉的意志得到了磨练,也就会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时光,更加珍惜人与人之间纯朴的情感。

  “谁在那儿给你一瓶水或半瓶水,你一辈子都会记着。有个台湾朋友花高价买了一箱水,自己留了两瓶,正副驾驶各有一瓶,剩下的水全部给我们中国大陆的选手了,因为之前我们曾为他们喝了好几天浑浊的河水。还有一天,有位先生拿出一瓶啤酒,来自6个国家的8位选手传着喝,每个人都很自觉地只喝一小口,传到最后一个人,啤酒还剩一大半。在那种情况下喝一口啤酒非常珍贵,但没有一个人多喝,因为大家都是男人。当时也没想到传染病什么的,就是觉得这是一种情感上的恩赐。在国际争端民族矛盾加剧的今天,在这片原始雨林中简直就是‘4X4的大同之世’,没有政治制度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差异、肤色的歧视…有的只是4X4越野技术的切磋和共同冲出雨林的相互帮助和鼓励。”李智的这个故事让我听后很有触动,显然,他说过已经不止一遍,但他情绪仍很激动,让我的眼睛也湿润起来。

  近几年越野运动在国内方兴未艾,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推崇与参与。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已不单是一种代步工具,李智愿意看到更多热爱生活的朋友离开道路,到一个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去感受自然的神秘、宽广和博大,在繁忙中调整一下自己。“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人生的意义会变得不一样,身心都将受益匪浅。

  越野·责任

  在无人区,空旷寂静得让人愕然,但如果没有越野探险,我想我这一辈子都生活在繁华的都市里,生活在安逸、舒适中,但却多了一份平庸。一个紧抱着眼前利益的人是迈不开脚步的。我很欣慰,因为有了越野车,让我变得内心富足;也很感激那些与车有关的事情,让我看到自己还能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带给更多人温暖;我更庆幸,我对别人付出的爱也感染到了我的女儿,在生活中她也变得更加有爱心,懂得付出。

  ——摘自李智的《行走日记》

  多年的越野活动,让李智学会了很多东西,他钻研了很多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的知识,学会了很多野外生存和活动的本领,也慢慢地结交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一个最大的变化是,李智发现自己原来能给很多人提供帮助,发现在自己生活的圈子之外,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用李智的话说,越野让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多了一份责任感。

  自1997年李智开始涉足四驱越野运动至今,他参加了国内外多项大型越野赛事和社会公益活动,及多款SUV车的试驾和评定;承接了几款越野车广告片拍摄中的特技驾驶;策划指导了几项大型赛事和自驾车穿越,担任培训教练和活动领队;先后为凤凰卫视《走进非洲》、《中国首届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集结赛》等活动做越野驾驶和野外生存培训和指导;担任了2004年CCTV-2《欢乐英雄驾驶训练营》的顾问和教练;还为多家汽车经销商培训了销售人员的驾驶技能;为企业和大公司策划指导了自驾车形式的团队拓展训练;也对车迷及企业老总们的越野驾驶技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越野驾驶和野外生存的指导……

  这些活动,李智坦言有些是有费用的,有些完全是出于一种社会责任。

  2001年春节,内蒙古发生了雪灾,北京发动市民们捐献了很多救灾物资,但年关将近,又大雪封山,救灾物资不好运输,考虑到这也是一次难得的越野活动,李智和几个朋友驾着自己的越野车主动请缨,担负起运送物资的任务。

  这本是一次一般的越野活动,却受到了当地群众极高的礼遇,这让李智为自己的行动也感到自豪。那年暑假,越野车队又一次开赴内蒙古,当地人像迎新人一样用马队迎接了他们。习惯了城市人之间礼貌但冷漠的人际关系,面对这里人和人之间炙热和真诚的感情,李智一次次被感动了。

  后来,李智还参加了中国禁毒志愿者汽车万里行,这是李智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一趟走下来,从忐忑不安,尴尬难堪到主动接近,李智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旅行,并让李智意识到了自己的重要性。

  这些年来,李智和他的越野伙伴们尽其所能,做了不少对社会有益的活动,而且从来不图什么回报。有人说,玩车的都是疯子,其实不然,他们是最有品位的人,是有爱心的人,因为他们懂得回报社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