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消费主义时代的孙猴子传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0日 21:43  中国财经报

  在如今这个消费主义时代,孙猴子已经不再是孙猴子,而成了一种消费的道具。“消费”的招牌,有的时候是学术,有的时候是资本。

  消费主义时代的“孙猴子”传奇

  鱼烟罗

  绵延横亘550多公里的武夷山脉,北起浙江仙霞岭,南至广东九连山,峰峦迭障,山高涧深,是福建与江西的边界屏障。在这崇山峻岭之间,除了有众多鲜为人知的自然生物种群外,更有神奇而独一无二的古闽族文化和闽越族文化深厚积淀。悬棺、角怪等千古之谜悬而未决,最近又传出太极祖师张三丰和齐天大圣孙悟空的祖籍地在这一带等一系列神奇发现。

  一直以来,孙猴子不仅仅是古典名著《西游记》里的一个具有充满浪漫主义想象的神话虚构人物,不仅仅是孩童们津津乐道的儿提偶像,还曾经在一段时间里被主流价值观赋予了某种叛逆和革命色彩,被视为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文学象征。但在如今这个消费主义时代,孙猴子已经不再是孙猴子,而成了一种消费的道具。“消费”的招牌,有的时候是学术,有的时候是资本。

  一个虚无缥缈的神话小说人物,能够被“学术”出祖籍地来,本来就已经够滑稽、够荒诞的了。但更滑稽、更荒诞的是,关乎“猴王故里”的学术“探究”还不止一个。记得在2006年,山东师范大学杜贵晨教授通过研究认为,泰山是《西游记》中花果山的原型、孙悟空的“老家”。作为一部神魔鬼怪小说,小说中所描述的神通广大的天生石猴孙悟空,根本就是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一个人物,在现实中没有“原型”,怎么会有现实中的“老家”呢?可笑之极。而在此之前,关于“猴王故里”,也曾经演绎出多个版本。

  猴子不像猴子,学术不像学术。这些年,此类带有明显地域功利色彩的“学术研究成果”多如牛毛。前不久,有网友发表图文帖《明明是张家界,〈阿凡达〉导演偏说是黄山》,称《阿凡达》导演卡梅隆参加北京首映式时说,片中的“哈里路亚山”原型来自中国黄山。这名网友质疑称“哈里路亚山”的原型不是黄山,而应是湖南张家界。为啥盯住了《阿凡达》中的一座山?心态与钻研猴王故里大抵相似。这已成了一个奇异的“文化现象”:但凡历史名人的故里,不管确有其人还是虚构,都被各地争来抢去,当作旅游经济的载体。一如李白的出生地被考证出多个版本,一如孙悟空也被研究出好几个故里。

  这便是消费主义时代的“孙猴子”传奇。就在我们身边,不断上演着猴王到处安家、唐僧包二奶的消费时代的学术闹剧。“消费”正在消解着学术的价值内涵,古人、历史乃至一些文化遗产,都无一例外地成为可操控、可娱乐、可恶搞、可肆意解构颠覆的面团。更多的人把这种“解读”当成了一种娱乐,本着娱乐的精神,开放的品质,我们原本应该平和地看待一些娱乐的事物,既娱乐了他人,又娱乐了自己,一举多得。只是,现在我们对娱乐古人和文化乐此不疲,迟早我们自己也会沦为被后人娱乐的道具。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