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酷玩会玩哭自己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1日 20:19 21世纪经济报道

  6月12日星期四在欧洲正式发行的“酷玩”乐队(Coldplay)新唱片《酷玩人生》(Viva la Vida),短短的三天内热卖332000张,比同时期发片的五位歌手销量总和多。藉着这股攻势专辑称霸当周英国大碟榜冠军,成为历来销售速度最快大碟之一。而就在歌迷和乐队想要举杯同庆的时候,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冒了出来。来自美国布鲁克林的一支独立乐队Creaky Boards发表声明说“酷玩”为IPod所作的宣传歌曲,也就是专辑的同名主打《酷玩人生》是抄袭他们的一首作品《没有完成的歌》(The Songs I Didn't Write),让风头正劲的“酷玩”乐队身陷抄袭门事件当中。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Creaky Boards在著名网站You Tube上传了一段视频。其中收录了他们去年10月月在纽约CMJ音乐节上的演出实况。而据说在就在当晚的演出中,乐队成员看到“酷玩”的主唱马丁(Chris Martin)也挤在人群中观看,而且看起来这位兄台当时表现得相当尽兴和投入。视频中还包括被Creaky Boards指认为被抄歌曲的《没有完成的歌》以及“酷玩”的新歌《酷玩人生》,让观者在对比聆听之后自己做出判断。当然“酷玩”并不会点头认错,乐队发言人否认了Creaky Boards乐队的指控。该发言人对媒体表示,酷玩乐队根本不可能抄袭,甚至“碰巧”的机会都没有。《酷玩人生》写于去年3月,比纽约乐队所说的马丁观看他们演出的时间早了7个月。而且根据马丁的日记,去年10月他在伦敦的录音室里,所以“酷玩”相信这支纽约乐队一定是认错人了。

  虽然“酷玩”自己以巡演的行动以及骄人的销量回击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反对之声,但是它终究成为目前最为有影响力的一次“抄袭门”事件。毕竟乐队在全世界的影响力非同小可。互联网的出现让传统的抄袭纠纷有了更便利的传播和举证方式。试想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人们若是为了一次偶然或者有预谋的抄袭事件,除了找手稿做碳元素鉴定,然后再拉上一群为自己做人证的群众之外,恐怕很难有更为合理的解决方式。何况在那些年代,著作法和知识产权还没有提上日程。大家只能为荣誉而战,鹿死谁手不得而知。案子往往也是悬而不决,难有公论。等到权威性的“八小节”鉴定标准出台,音乐抄袭门总算有了一点可以遵循的法则。但是如果小于八小节的雷同段落呢,这不是给了投机分子取巧的机会了吗?

  就像人肉搜索会在某些程度上代替执法和道德审判一样,互联网的出现给有抄袭毛病的同志们带上了紧箍咒。国内著名的花儿抄袭门事件,就是从网络为最大的突破口。大张伟以为没有人会去听日本乐队的作品,以为小部分听过该乐队歌曲的人不会小题大做,侥幸心理让他们尝到苦头。大篇幅的试听链接让人们很快意识到花儿乐队的不诚实,也引来更多人对流行音乐撞车情况的关注。特别是以博客“龙抄手”最为火爆。博主把能够收集到的相似资料放到博客上,并不断有网友把自己搜集到的可疑情况上报,集群众的力量曝光这些不劳而获的所谓创作人,从非法律的层面上监督这个为大家喜爱的行业,带来积极的作用。国外也有类似的网站,说明无论何地,大家对原创的尊重都还是让人满意。

  看来各方面都有人希望“酷玩”变成“玩哭”。不过回头仔细听一下纽约乐队的那首歌,是和《酷玩人生》有相似的地方。但是要依据八小节雷同的标准,“酷玩”还算不上抄袭。而且双方提出的所谓证据都没有什么客观说服力,看来今后每个创作人都应该将自己的作品以妥善可查的方式留存,并送相关机构存档,在争执发生时才更加让每个人信服。但是要从总体感上去考证,那恐怕很多英式乐队之间都要互找麻烦。比如十年前的基因乐队(Gene)整个就是一个“史密斯”(The Smith)的翻版,从气质和歌曲给人的感受上都完全继承了后者。那么照“酷玩”今天所面临的情况,史密斯乐队也该向“基因”发难。可我相信,大多数的英式乐队都承认这类风格本身就具备太多的相似点,同时这也就是英式摇滚能吸引人的原因所在了。

  “酷玩”这次三年磨一剑的作品,真可算得上好事多磨。实际上从音乐本身的角度来说,他们更应该是向U2看齐,而非同辈同类的乐队。在很多编曲和音色的应用上,都感觉像是豪放的U2。这很大程度也是由于制作人伊诺(Brian Eno)曾经当过U2的制作人的缘故吧。不少歌曲都已经没有了前三张专辑的感觉,可以看出乐队对突破自己方面的要求。如果说最后他们的抄袭成为事实的话,有其他这些作品也足以叫他们无愧自己的名声了。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