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没有大众热点的商业阅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9日 18:15 经济观察报

  方军

  2007年的商业与管理阅读,没有公认的大众热点:有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商业发展历程,有的探讨管理理论与创新,有的触及这个浮躁商业社会中所有人的情感力量,有的用故事的方式重现商业中的圈子与圈套,有的则试图把商业技巧与梦想带入非商业领域……这或许正应是商业阅读的常态。

  《中国的新革命:1980-2006年,从中关村到中国社会》凌志军/著 新华出版社

  一百年之后再回首,或许我们会说,中关村可能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最重要的“特区”,虽然它从未有特区之名。这么说是因为,深圳特区带来的开放之风,已经成为当下经济与社会的平常事物;而中关村虽然至今成就已经很大,但它试验的“社会思想和价值取向”其实才刚刚开始散布出去。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吴晓波/著 中信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年年底,吴晓波推出了《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的下册,他完成了描绘中国商业史上这最具独特性的三十年的工作。他这样描述这激荡三十年:“在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创新的十个面孔:打造企业创新力的十种人》(美)汤姆·凯利,乔纳森·利特曼/著知识产权出版社

  要问当今谁对商业创新最有发言权、谁最有资格写一本关于创新实践的书,汤姆·凯利肯定是一个很短的名单中靠前的一个。他是知名工业设计公司IDEO的总裁,IDEO是当今最有创新力的公司,当宝马、耐克、3M、飞利浦需要创新时,它们会去找它帮忙。在这本书中,汤姆·凯利以全新视角解读创新,他为创新赋予人性化的面孔,把创新者划分为学习型、组织型和建设型三类共十种角色:学习型角色包括人类学家、试验家、嫁接能手;组织型角色包括跨栏运动员、协调员、导演;建设型角色包括用户体验设计师、布景师、照料者以及故事家。

  《公司进化论:伟大的企业如何持续创新》(美)杰弗里·摩尔/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在这本书中,美国高科技业界最重要的创新研究者和咨询顾问杰弗里·摩尔以思科公司为样本,分析企业在成长型市场、成熟市场和衰退型市场中的创新管理。它与大部分讨论创新战略的书籍的不同之处在于,《公司进化论》理论分析与实际案例并重,理论分析框架清晰、有说服力,而实际案例则把管理的微妙之处呈现出来。

  《安迪·格鲁夫传》(美)理查德·泰德罗/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格鲁夫是个人奋斗的典范、“美国梦”的最好诠释:20岁时,身无分文的格鲁夫以匈牙利难民身份来到美国,最终获得了化学工程学的博士学位;他加入半导体行业,证明自己是最好的技术专家;在参与创办英特尔的过程中,他开始转变为制造专家、管理专家;到了1980年代,他不只做自身的转变,而是在转变公司的过程中,成为备受尊崇的战略大师。由哈佛商学院著名商业史教授理查德·泰德罗所著的《安迪·格鲁夫传》描绘了格鲁夫的奋斗历程和决策过程。

  《钝感力》(日)渡边淳一/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因为热播电视剧 《士兵突击》,“钝感力”开始被关注,被称为这个浮躁社会的解毒剂。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写道:“钝感力作为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及人生智慧,相比激进、张扬、刚性而言,更易在目前竞争激烈、节奏飞快、关系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生存,也更易取得成功,并能同时求得自身内心的平衡及与他人、社会的和谐相处。”

  《下流社会》(日)三浦展/著 文汇出版社

  日本社会学者这本书试图描绘日本一个新社会阶层的出现,他说,“中产阶级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下流社会’。”所谓下流,是指社会分层中向下流动的意思,除了低收入之外,这个阶层的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意愿、学习意愿、消费意愿都全面下降,社会在下沉。中国社会仍处在所有人都拼命向上的阶段,但这本书现在出现或许能帮我们规避几十年之后的“下沉”。

  《圈子圈套3》王强/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绿人中国的创办人梁宁在读 《圈子圈套》三部曲之后,分别写了三个感受:第一部中最触动她的话是“丢了一个项目,是销售员素质的问题;丢了市场,是公司的问题”;第二部相比第一部的进化是,主人公“从打一个单子到守一个平台”;第三部也就是圈子圈套终局篇则可用四个字 “内战外战”解读。

  在故事中,“洪钧总是源源不断得贵人襄助,而俞威总是被自己的兄弟下绊子”,这是因为,洪钧给人的感觉“安全”,力所能及帮一个让人感觉安全的聪明人,等于为自己未来说不清的什么事买个保险;而俞威却“只会外战,不会内战”。

  《1P理论:网状经济时代的全新商业模式》王建国/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近十年最成功的公司Google的经济模式还有两大特点:首先,每增加一个搜索用户,对它来说边际成本接近于零。其次,它组成一张无形的大网,把所有的用户、各类的广告商都关联起来。

  这两个特点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王建国教授的一系列发现相契合,他用两个学术性的名词来定义这两大特征:“边际非稀缺产品”和“网状经济”。这两者可能是解释未来商业与经济的两大基石。王建国首先把这些发现用于营销领域,在《1P理论:网状经济时代的全新商业模式》中他提出了“1P理论”,也就是以价格战略为核心的营销理论,把现代营销的多P战略归结到产品价格这个P,即消费者成本问题。

  《离开微软 改变世界:一名微软高管的意外人生》(美)约翰·伍德/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约翰·伍德,曾高居微软中国第二把交椅,他离开微软创建非盈利机构 “阅读空间”(RoomToRead),他曾被《快速公司》杂志评为20大“社会企业家”。在《如何改变世界:社会企业家与新思想威力》这本书中,戴维·伯恩斯坦这样定义社会企业家:“他们是那些为理想驱动、有创造力的个体,他们质疑现状、开拓新机遇、拒绝放弃,最后要重建一个更好的世界。”这段话用来描绘约翰·伍德几乎不用任何修改。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