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一群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4日 06:24 经济观察报

  健崔 郭娟/文

  从宋琨的个展“it’s my life”出来以后,王光乐说最让他感兴趣的是其中的某些笔触,那种对光的表现和用颜色的方法,都是在有了photoshop之后才随之出现的。艺术家表达的内容,表达的语言都无可避免地在反映周遭的环境的变化或者作出抵抗。出生在1976年到1978年之间,他们不可避免地被冠上“70后艺术家”的称谓,但是这种简单的划分在他们中间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 跟父辈不同,这一代人的成长环境和知识结构更加多元,创作也因此带着不同的印记和思考,或者沉重,或者玩闹,似乎难以找到一个统一的风格来概括。

  2002年的冬天,一群美院的学生即将走出校门,大家都有做展览的愿望,以集体的面貌出现来争取展览机会比单个人更加有效,经过一年的准备,N12的第一次联展开幕。现在展览到了第四个年头,可以清晰的看出每个人在表达上逐渐成熟的轨迹,从美院的三画室出来,导师刘小东的影响在其中几个人的作品里还隐约闪现,但很多人已经在寻找自己的语言,有些开始跨媒介的尝试,使用摄影或者装置作为表达途径。

  N12里大部分人对于集体的记忆和感情是既爱又恨,“集体”意味着有所依靠也有所限制。王光乐说他们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创作的自由,AA制,自己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表达负责。他们只是在做展览的时候以集体面貌出现,相反倒是N12之外的人把他们看做是“一伙的”。N12每年的联展都没有一个确定的主题,每个人拿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展出,彼此之间也在较劲,“一起成长,共同进步”,这话听着矫情,但正好描述了他们的状态和希望。

  都经历过策展人拟定主题的大展览,参展的艺术家间几乎毫无交流,对比之下,N12的气氛默契、自由,彼此熟悉和尊重,反而更加自在,展览里的种种利益关系很复杂,时间长了发现真的很在意的是观众,王光乐说每年拿起电话来通知别人看展览的时候会想还要不要通知去年那些人,做不好展览总觉得对不起过来的朋友。让给他们写文章的索卡艺术中心的韩之演感兴趣的就是这样一种展览模式,自己策展和把握作品,自己经营,现在这只是主流之外的旁支,但是谁也不能确定,N年后它有没有可能成为主流。

  现在N12几乎每个人都签了画廊,中国的艺术市场来得太快,刚出校门时以画养画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实现。商业上的成功在最初的兴奋之后是更多的担心和思考。好卖的时候怎么保证作品质量?今年郝强的退出是对N12的一个批判,王光乐说,如果把N12比做船,郝强的角色便是锚,深沉、严厉的自我批判,N12开始具有的些许商业气味是他退出的原因之一。在市场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并不成熟时,N12对作品如此好卖并不满意,商业成功不是他们最根本的愿望,继续做下去的意义在哪里,是现在他们最关心的事,“我们现在的路线是先做事,回过头来再总结”,王光乐说。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