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拔火罐从何而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8日 04:56 第一财经日报

  在我日益隆起的肚皮上,有一道疤痕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渐渐淡去。那还是小时候为了治肠胃不适,母亲笨拙地用那种罐头瓶给我拔火罐时烫伤所致。母亲只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对拔火罐的认知完全停留在道听途说的层面,而实际上拔火罐在中国民间具有非常坚实的群众基础。

  关于拔火罐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公元281~361年间,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外科正宗》中则称之为“拔筒法”,可能是因为早期拔火罐所用的器具并非密封的玻璃瓶或陶罐,而是牛角筒。正因为如此,一些典籍之中也将此种手法称之为“角法”。直到后来,牛角筒才逐渐被竹罐、陶罐、玻璃罐所代替,《本草纲目拾遗》已经将其称之为“火罐气”了。

  与当代的医疗实践有所不同,尽管古人或许并未总结出什么特别的理论,实际上最初的拔火罐法更多是一种利用空气热胀冷缩原理的外科手法,即通过在一个开口的容器内燃烧纸、物,使其内部空气因热胀而稀薄,然后将其扣至人体的痈肿之上,利用空气逐渐冷却、罐内外气压平衡的原理,吸出痈内的脓血,从而促进患处的康复。

  随着拔火罐在医疗实践中不断被证明有效,其治病范围也从早期的外科扩大到风湿痛、腰背肌肉劳损、头痛、哮喘、腹痛、外伤淤血、一般风湿感冒及一切酸痛诸证。现代医学在认识拔火罐的过程中,一开始颇有点不以为然,但深入研究发现,其实它暗合了充血疗法的原理,中国人也称之为郁血疗法,即利用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紧吸在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现象,从而产生治疗作用。由于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明显,所以在民间历代沿袭,至今不衰,甚至一些热爱中国

传统文化的外国朋友,也乐于施行。

  然而,在现代医学发达的城市,拔火罐非但乏人问津,甚至被认为是某种程度的愚昧。而最近在某网站居然搞起所谓的民意调查,抛出是否应该取消中医的种种谬论。相比较于印度人充分利用现代数字科技促进传统印度医学的数字化和现代化来看,其旨趣与境界,相差不可以道里计,不禁令人感慨。

  (张放专栏作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