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私人会所:群落生活的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 16:31 《中国商人》杂志

  文/沙然

  位于上海西南地区的比华利会所坐落于绿洲比华利花园内——这是上海目前已建成的别墅小区中规模最大的世界级豪宅社区。喧嚣忙碌的上海,难得有这样一个清净的世外桃源。每平方米18000元的均价,最大的连体别墅足有960平方米。每栋之间,阡陌交通,每隔半小时有一趟开往市中心地铁站的班车驶过。开阔、便捷、安静,犹如一座城中之城。信步走进灯火辉煌的会所,最先跃入眼帘的就是富丽堂皇的黄色大理石前厅,连着倒人字形楼梯,纵深感与贵族感扑面而来。左转就是颇具规模的中餐厅,长发披肩,神采奕奕的杜君快步向我走来。

  一张圆桌,两盏清茶,对面的这个中年男人,锐利的目光所传达的信息似乎超过了他的话语。言谈间,他始终保持着冷静、谨慎和客观的态度,根据自己从商多年的经验,理智而务实地看待、评论着会所文化。

  杜总说,我们现在普遍认为,“会所”一词是舶来品,它的原产地是欧美发达国家,由小型沙龙、宫廷舞会发展而来,逐渐成为一个社交场所的代名词。其实他个人认为,早在清末出现的同乡会、武术馆,也可以看作是当今会所概念的雏形。

  而现代意义上的所谓会所,是上世纪90年代才从香港地区引入内地的,本来是香港房地产界的新概念—香港人多地少,寸土寸金,

户型面积普遍偏小.于是会所应运而生,方便业主健身、娱乐、休闲以及招待亲朋好友,举行家庭活动等,而后影响到南方房地产市场,逐渐进入内地地产界。随着时代的发展,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中渐渐出现了一些“城市新贵”,他们中间,乘宝马,衣轻裘者大有人在;他们经济富有,思想活跃,讲求生活品质和多元情趣。现代的会所,自然而然成为了他们交流兴趣爱好,商谈合作的最佳私密场所。

  而会所这个概念,就狭义的范围而言,指的是某些特定的业主、业主的家人和指定的朋友聚会、娱乐、休闲、消费、社交的场所。因此会所往往包括泳池、洗浴、餐饮、健身、阅览、棋牌、KTV、美容美发、咖啡酒吧等休闲娱乐服务设施,体现了所在小区的气派和尊贵。内部装潢大多豪华典雅,与小区周边的环境相得益彰,给予业主以最舒适、最贴心的服务和享受。

  比如杜总所经营管理的比华利会所,以及所有的高档楼盘、

豪宅、别墅区内的会所,即便不实行严格的会员制,也实行严格的封闭式管理。这样既保证了小区的环境安宁、住户的人身安全和私密性,又提升了物业的品质。

  从广义的范围说,办理会员卡,缴纳年会费的私人服务性场所,也可以笼而统之地看作是会所。比如上海目前入会费最高的美兰湖

高尔夫俱乐部,两年前入会费为4万美元,两年后的今天已经升值为7万美元了。许多声名显赫的商人都是这家会所的常客,既能与老朋友见面,又能结识新朋友,还能锻炼身体,吐故纳新。一旦成为会员,对打高尔夫球这样的社交和健身活动是会上瘾的。因此,许多商界的成功人士都既形象而又不失戏谑地将打高球称为“绿色的海洛因”。

  初听到“美兰湖”的入会费居然比北京四大会所——京城俱乐部、长安俱乐部、中国会、美洲俱乐部的1—2万美元入会费整整高出3倍来,我惊讶的表情想必被悉心的杜总捕个正着。他笑言,在质地精良,知名度一流的会所消费,也能提高会员本身的地位与知名度。反之亦然,会所与业主的关系如水载舟,如水覆舟,互依互存。7万美元的高价依然令许多人趋之若鹜,其原因就在于,会所身份是商人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会所里的人,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群体里既有商业利益的互换,也讲求传统的人情世故。尊贵、隐秘与享受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会所,这个在许多人眼里带有神秘色彩的地方,就是这个群落生活的最好选择。私人会所都是专属于业主的,这也保证了这个独特空间的纯净度和私密性。在这里,妖娆的都市感与个性化服务的温暖感邂逅交汇,每个业主的尊荣身份都得到了高度的确认和肯定。

  耶鲁大学哲学系教授卡斯腾·哈里斯曾经说过:“房屋必须具有一种产生神话的功能,那意味着必然也是一种公共和政治的功能。”是的,会所不但是一个童话,满足了成年后的我们类似于天方夜谭的美丽幻想,它更是一个神话。因为,它不但在硬件上做到了房屋的极致,而且在功能上又实现了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渴望被人认识、被人尊崇的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