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商学院 > 正文
 

有氧运动赶走春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 11:42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消除‘春困’的运动方法,最好是采用有氧运动再配合普拉提或瑜伽、太极等身心锻炼形式。”深圳好家庭健身俱乐部高级私人教练黄凯说,“这些运动能很好地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增加机体和脑部的供氧。”

  快步走完成有氧

  黄教练认为,每周3次,每次30分钟,步频控制在每分钟60~80步的快步走是有氧运动的一个不错的选择。具体可以在完成有氧后再做10到15分钟的瑜伽或普拉提,这可以起到伸展关节,肌肉放松,缓解身心疲劳的作用。这些运动的核心作用就是增加机体的摄氧量。

  普拉提有一个非常神奇的功效,那就是能够触及普通有氧运动难以触及的身体部位,例如久坐造成的肩痛、腰酸,或是肌肉不适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普拉提运动来改善。并且它在治疗一些疾病方面还有特殊效果,如便秘、静脉曲张等。

  选择瑜伽和太极拳

  在春季,对一般大众来说,太激烈的运动不是很适合,瑜伽和太极拳是不错的选择。

  生命存在于人的一吸一呼之间,瑜伽让这呼吸与自我完全融为一体,让人的心态变得平和,只有当人内心真正平静下来,沉浸在瑜伽祥和的世界里时,他可以体会到瑜伽带给人身心的宁静。瑜伽修炼时通过一呼一吸间的身体的伸展、扭转、弯曲、折叠等动作,刺激人体在日常生活中,和采用其他方式煅炼不到的部位,特别是内脏器官得到了按摩和滋养,是整个人的身体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太极拳套路是由不同的招势组成的。其“练意”就是练这种“合一意而统之”的功夫。首先要锻炼思想专注于练拳和保持专注的能力。按现代医学理论,“练意”有心理调适作用,可放松身心,并有治病健身的效果。人们受工作压力、生活紧张,七情六欲和日常琐事的纷扰,造成精神和肉体活动混乱无序,影响健康并产生疾病。练意时放下世事万念,思想专注于练拳,进入恬淡虚无状态,这是一种放松思想、调整心理的过程。

  “力量训练则不要过分强调,力量训练属于无氧运动,其作用并没有增强心肺功能,而且,大强度的力量训练将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而有氧就能增加人体和大脑摄氧量,这对解春困最直接的。”对运动深有研究的黄教练说,“在春天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里,多加注意运动强度对身体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放飞风筝舒缓身心

  放飞风筝最有益。冬去春来,一款款风筝竞相放飞。而此刻放风筝的人们,放线收线,前顾后仰,时跑时行,时缓时急,张弛相间,有动有静,手、脑、眼三者协调并用,让旁人好不羡慕。

  参与者认为,放风筝可是一项健身娱乐相结合的运动,放风筝时需要动用手、腕、肘、臂、腰、腿等各个部位,使全身得到锻炼。从引飞风筝开始,肌体各部位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当风筝上升或倾斜时,你就需要奔跑、拉线、左右摆动……这些运动都能使身体的相关部位得到充分的舒展。

  健身专家认为:冬天人们久居室内而气血积郁,所以春天来时人们应多进行户外运动,可使气血循环加快,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现在,专家们还发展了“风筝康复疗法”,据悉,这种疗法在治疗神经衰弱、精神抑郁、心绪烦乱、失眠健忘、食欲不振、高血脂、高血压、少儿发育不良和智力低下等多种疾病方面,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康复效果。同时放风筝对调节视力,消除眼肌疲劳,改善近视也有较好的疗效。

  此外,选择登山、单车、游泳这些运动也是可以的,只是因个人兴趣取向不同而已。(记者林晓曼)

  名词解释:什么是“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指由人体大肌肉群参加的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有氧运动既能提高人的心肺功能、增强耐力素质,又能消耗体内多余的

脂肪,控制合适的体重。有氧运动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不中断和持续时间长。

  有氧运动既要有强度,也要讲适度。一般来说,有氧运动的强度必须达到最大心率的75%以上。但由于大多数人很难在活动时准确测量自己的心率,因此,我们特向人们推荐使用“自觉用力平分法”来控制运动强度。“自觉用力”的字面意思是“用力时的自我感觉”。凡体力活动,随着活动强度的加大,人们会有从“很轻松”、“比较轻松”逐步过渡到“有点累”、“比较累”以至“很累”的感觉。活动中感到“有点累”的强度实际上已经达到有氧运动强度的要求。换句话说,“有氧运动”就是人们在活动时感到“有点累”的运动,此时,正常人的运动心率大约在最大心率的70%-75%之间。

  具有代表性的有氧运动包括:慢跑、游泳、健美操、登山、越野行走、跳绳、各种球类运动以及快步走等。

  有氧运动的最低要求是:每天运动的累计时间不能少于30分钟,每周运动次数不能少于3次。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