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泰山:中国文化史的一个缩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1日 17:37  《中国商界》杂志

  文 / 孙运飞

  泰山,作为中华文明的第一圣山,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黄河下游,泰山周围发育的“泰山文化圈”,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文明五千年一脉相承,而泰山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把与泰山有关的历史人物、事件串联在一起,就是一部完整的中国历史叙述长卷。泰山对中华民族文化做出的影响和贡献是巨大的,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对中华民族政治建设的贡献

  泰安这两个字,本身就和国家的利益密切相关,寓有国泰民安之义,“泰山安则四海皆安”,历代统治者都把国泰民安作为治理国家的最高目标。《史记》记载,天下易姓而王,为求国泰民安,必先封泰山禅梁父,炎帝、黄帝、尧、舜、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康熙、乾隆都来登封过泰山,可见泰山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民国元年一月一日,中华民国成立,二日孙中山即以“泰山之安”喻指新诞生的中华民国,在临时政府第一号公报中号召:“拥树民国,立于泰山磐石之安”。

  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泰山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党把泰山当作一面旗帜、一种形象、一个目标,用以鼓舞、引导和团结全国人民。毛主席说过,为人民的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特别是1981年,在建党60周年纪念大会上,我们党提出了登泰山的口号,把现代化建设比作攀登泰山十八盘,号召全国人民“我们一定能够征服十八盘,登上玉皇顶,然后再向新的高峰前进”。我们回想一下,当时我们党正在拨乱反正,党的工作重心刚刚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意识、感情,都处在很复杂、很敏感、很脆弱的时候。这时我们党用泰山比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用登泰山来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意志和行动,来完成历史性的转折,此时的泰山,对国家的安定、团结和发展,起到了何等重要的作用啊!

  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几乎都来过泰山或泰安。三代领导核心都来过,毛主席先后五次来过,邓小平在开完七届二中全会后登上了泰山,江泽民两次来过。

  对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影响

  一是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赞美“泰山岩岩,鲁邦所瞻”以来,几乎所有著名的诗词作者,都以泰山为题材写过作品。影响最大的有李白的“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以说,如果没有泰山,我国诗歌对大自然的描写,将会逊色很多。

  二是对中国散文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唐玄宗李隆基的《纪泰山铭》,大约是泰山上的第一篇散文,后来朱元璋也作过《泰山高》,再后来,姚鼐、徐志摩、老舍、杨朔、冯骥才等,都以泰山为题材作过散文,对以后散文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近两年,有两位国学大师的关于泰山的作品,正在对当代的散文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一位是季羡林和他的《泰山颂》,一位是北大教授杨辛和他的《泰山颂》。这两篇赞美泰山的文章,也必将对今后中国散文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三是对中国现代戏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现代京剧,像《沙家浜》里的“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我刁小三有眼不识泰山”;《红灯记》里的“依我看,阶级的情意重于泰山”;《奇袭白虎团》里的“这阶级的情意重于泰山”;《平原作战》里的“好妈妈斗敌寇一死泰山重”等,都以泰山作为重要的唱词内容,用以表达重大的题材。

  四是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泰山上下的建筑,大体起于秦汉,成于唐宋元,而对景点的命名则要更早。中国许多小说都引用过这些名称,特别是小说《西游记》的南天门、傲徕峰等,可以推断是借用泰山上的,没有泰山,很难想象《西游记》会是什么样子。

  对中国宗教发展的影响

  泰山上供着道教的三个神,分别是山顶玉皇庙里的玉皇大帝、碧霞祠里的碧霞元君、岱庙里的东岳大帝。这三个神的分工是不同的,玉皇大帝总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还有送生娘娘和眼光娘娘伴随。最重要的是这个东岳大帝,《南史?沈攸之传》说他“少事天师道,能记人凶”,主人命长短,会召人魂魄。在泰山脚下的蒿里山祠里,还设有阴曹地府七十五司,协助他处理有关事务。唐以后,朝廷先后六次加封他,元代便成了“天齐大生仁圣帝”。由于泰山上的神祗门类齐全,能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前来朝拜的人越来越多,泰山诸位神仙也就先后走向了全国。元以后各地相继建起了东岳庙,以北京的东岳庙最为宏敞,这样泰山神也就成了全国普遍信仰的大神。所以说,泰山对道教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除了道教,泰山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泰安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有59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佛教的建筑,著名的有灵岩寺、普照寺、斗母宫、光华寺、四禅寺等,它对佛教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要数经石峪的刻经了。佛教自汉代传到中国,与道教和儒教争争斗斗,历经“三武一宗”四次灭佛,终于有了一席之地,与道教、儒教共同组成了民族文化。这半部经书能够刻在泰山上,本身就说明了当时佛教在中国是多么的鼎盛,而只刻了半部经书,又证明了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坎坷历史。

  泰山对传播儒家思想,更是起了重要的作用。泰山上的孔子登临处、望吴圣迹牌坊和孔子庙等古迹,彰显着这位圣人的足迹。以关注民生的思想为例,《礼记?弓》记载:“孔子过泰山侧,有夫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儒家这种亲民思想,受到历代有作为的帝王的推崇。我们现在关注民生、关注三农、取消农业税等,也是这种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对民俗、书法、建筑文化等发展的贡献

  表现在神文化上,泰山的一些神话和传说,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人们甚至把自己的一些美好向往、信仰和希望,都寄托在泰山上。每年来泰山的400多万游客,到山上都要朝拜一下泰山老奶奶,甚至连外国的达官贵人也加入到了这个行列。

  表现在石文化上,几乎全国各地都把泰山石敢当,当成了能够降魔驱鬼的图腾,请来一块泰山石,刻上石敢当三个字,立在门口。这一习俗自古至今,经久不衰,而且流传到了国外。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从民间开始,又兴起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崇尚泰山石的热潮。泰山石敢当已成为我国民俗文化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图腾。

  表现在语言文化上,内容更加丰富。如人们经常说的“重如泰山”、“稳如泰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有眼不识泰山”、“魂归蒿里”等。最精彩的是唐以后,人们又把妻子的父亲称作泰山,称作岳父,其影响之长远,普及之广泛,真可谓填补了中华民族称谓中的一项空白。把泰山直接当成家庭成员,既使泰山成了构筑和谐家庭的重要力量,又拉近了人与大自然的距离,创出了中华民族文化最具魅力、最有特色的乐章。

  2007年,泰山被命名为“中国书法名山”。泰山上大量的书法作品,通过刻石留存了下来,成为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古代的,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秦李斯小篆,被誉为“大字鼻祖”和“榜书第一”的经石峪刻经,唐玄宗亲手撰写的“纪泰山铭”,清乾隆书写的大量诗文等。现代的,有著名书法家郭沫若、刘海粟、舒同、沙孟海、武中奇、欧阳中石等的作品。遍布泰山上下的1239块碑碣,1277处摩崖刻石,林林总总,光彩夺目,使泰山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宝库。

  泰安以岱庙为中心的古建筑群,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是很高的,其中的天贶殿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式建筑之一。从年代上看,天贶殿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北京的太和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比天贶殿晚411年,曲阜的大成殿建成年代没有记载,以定名时间宋崇宁初年(1101年)算起,比天贶殿晚92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天贶殿的年代最久,资格最老,它对中国宫殿式建筑的影响也是最大的。这只是说在中国,若是在世界上比,天贶殿要比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建于1163年)早154年,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建于1174年)早165年。

  此外,建于隋大业七年(611年)的四门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塔,建于唐贞观年间(627年)的灵岩寺,在唐代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江苏南京栖霞寺、湖北江陵玉泉寺,并称“域中四绝”,这些都是中国建筑中的瑰宝。

  在我国对外友好交往中的贡献

  自1959年印度总理尼赫鲁游览泰山后,数十个国家的元首或首脑来过泰山,著名的有金日成、西哈努克、李光耀、舒尔茨等。现在,每年有十万左右外国人来登泰山,泰山与富士山、阿尔卑斯山结为友好山,泰安市与12个国家的城市结为友好城市,特别是2006年9月举办的国际中小城市交流大会,有美国迈阿密、意大利佛罗伦萨等21个国家、36个城市的200多位外宾参加。会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泰山的知名度,而且为我国对外友好关系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此,外交部向中央写了专题报告,称这次会议是贯彻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的新尝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中小城市与外国中小城市的交流和友谊。

  综上所述,可以说,泰山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宝库,民族精神的寄托,民族形象的代表。只要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她,更加广泛地宣传她,她就一定会在中华文明的史册里,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系山东省泰安市政府秘书长。)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