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大提速:空间中的艺术实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8日 04:36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杨时旸

  东经116度31分和北纬39度59分的交点是一个环绕面积6平方公里的环行铁道。在那周围聚集着城市边缘的小贩,当地村民,还有艺术家的工作室,有的地方堆满垃圾,有的地方却是一片黄灿灿的油菜花,显得静谧安逸。那个环行铁道承载着中国铁路提速的实验任务,在每天不断的轰鸣里,艺术家隋建国却找到了自己创作的灵感。

  重塑空间的造境行为

  走进位于北京酒厂艺术园区的阿拉里奥画廊,展厅正面是一个巨大的涡轮,正以3000米/分钟的速度旋转着。黑暗的房间四周被巨大的屏幕占满。画面里的人们各自做着日常的事情,一片油菜花黄得耀眼。突然,一列火车从远方呼啸穿过画面,打破了安静,渐渐驶过画面又进入另一个空间。这就是隋建国的最新“录像装置”作品——《大提速》。

  这是隋建国制作的第一个这样类型的作品。此前他的作品大都是颇具隐喻色彩的先锋雕塑。被变形,砸碎又重新固定的石头;看似有人穿着又被抽去身体的中山装;写着Made in China的巨大

恐龙,都是隋建国的“艺术符号”,并被人称为“中国先锋雕塑的第一人”。

  之所以进行新的创作类型的尝试,隋建国说,自己此前的雕塑大多做的是本身的实物,而现在更想探讨的是雕塑与周围空间的关系。“其实我开始做的作品就是石头系列,里面有自己强烈的情感因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无论做什么材料的作品都是那种压抑的石头的感觉,所以后来就想改变。”

  吵闹中的艺术灵感

  隋建国的工作室和家是在一起的。一个很安静的大宅院。他在前边的工作室里设计自己的雕塑,在后面的家里设计自己的生活。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他从没想到过会从噪音中间获得什么艺术上的灵感。直到有一天他的学生向他抱怨。

  隋建国的学生有很多都在环铁周围租工作室,因为那里租金相对便宜,空间也大。但是还没有来得及享受这片难得的创作环境,他们却发现这里不是那么安静,可以让他们专心设计作品。“我的学生开始总跟我抱怨,说他们那周围每隔几分钟就过一次火车,声音特别大,吵得没办法工作。”隋建国坐在自己的工作室里这样说道。

  渐渐地,隋建国对那个地方的兴趣越来越大,他决定亲自去看一看。“到了那里之后,我就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艺术主题。”于是,隋建国把那里的地图进行了详细的绘制,又选定了12个不同的方位,准备架起12架摄像机把火车跑一圈的过程记录下来,展览的时候再用12块屏幕同时播放。“等于是把那个真实的空间搬到了展览场地。”隋建国说。

  寻找更高的精神寄托

  隋建国的作品充满了反叛、微妙的气息,而他的个人身份却似乎更有意思。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大多与学院无涉,以自由艺术家标榜;学院艺术家又大多做着体制内的东西,但是隋建国却是一个江湖与庙堂两边都占的异类。

  隋建国现在的正式身份是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教授。而他却在先锋艺术圈中成名,又以高昂的拍卖价格让人惊叹。对于这种两边的“异类”,他自己解释说,“最开始的时候觉得做雕塑在大学里面比较方便,我对美院也一直很有感情。别看我做了那么多看起来有隐喻色彩的作品,但实际上我还是个胆子挺小的人。就像在半夜你看不清楚一个影子,有点害怕但是又非得想看一看的感觉。”

  隋建国说,自己是因为想在每天同样的工作之外找到一点“更高的精神寄托”才找人学画的,而在当时能学到的也只是中国传统的山水而已。到现在他还记得自己的第一幅“创作”。“我画的是崂山,但那时候要求表现祖国的大好河山,只画那个是不够的,我又加上了公路和大坝,远处还有红旗。”隋建国笑着回忆说。

  后来,他考上了山东的艺术学院,留校以后抱着“看看北京就回来”的想法来到中央美术学院读研究生,此后就再也没有回去。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无非也就是每一步的选择都比较正确而已。”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