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肠栓的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 00:25 中华工商时报

  孟镝

  有些童话,是给成人看的。而在成人的世界里,也常会有类似的“童话”发生。最近无意中又翻看了一遍安徒生的《香肠栓的汤》,深有感触,于是有了开头的那两句话。

  还是先粗略地讲一下这个故事吧:仍是单身汉的鼠王是个“美食家”,有一日忽发奇想,要尝尝“香肠栓的汤”,于是下旨,能做出此汤者可以当选王后。

  鼠国女性为之震动,但为寻觅做汤妙方可有着极大的风险,于是最终踏上为期一年“征途”的有四只出身寒微的母老鼠。一年之后,有三只如期而归,另一只———它既然未按时归来,大家自然认为它已遇难了。这三只因途中所遇不同,对汤的理解各异。第一只得了“山精”的指点,用临走时所带的“肉签子”为大家变了个好玩的魔术,但结束时非但没有“汤”,连上边美丽的装饰也不见了;第二只则跑到图书馆,“饱餐诗书”(它可是真的消化了好几本)于是满腹经纶,做出了美丽的诗篇———可汤仍没有做出来。可恰在此时,大家本以为遇难的第四只回来了!它带来了令大家震惊的消息:根本不存在什么“香肠栓的汤”,那不过是一句谚语罢了!

  诸位,汤真的无法做了吗?别忘了还有一只老鼠没有发言呢!最后一只肯定地说:我根本没去探险,只在这里便寻到了答案,那就是把香肠栓扔到锅中,加水烧沸,再用鼠王的尾巴不停地搅(注意,必须是鼠王的尾巴!)汤便会做成。

  爱惜生命及尾巴的鼠王于是宣布第四只老鼠胜出,它便成了鼠国的王后。

  文章讲究“意犹未尽”才是高境界,相信聪明的读者看完这个故事,再联想一下“

自主品牌”自提出至今的车市现象,稍加联想便明白我的意思,文章本该就此搁笔,但笔者既不聪明,也没那么高的境界,索性把话再说透点。

  与“香肠栓的汤”相似,其实“自主品牌”的概念到今天仍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概念题,但至少中国汽车工业想要发展,必须要掌握核心技术这一点已有业内的共识,换个说法,无论“汤”怎么做,至少“做出汤”来才是“硬道理”。可多年来,总会有企业如得了“山精”的真传一样,喜欢且寄希望于那万能的“魔杖”,可悲的是烟雾散去,不仅没有做出汤来,“

神话”也被戳破了。“借外力以保自身品牌”这条路,至少现在看来是走不通的。

  “饱餐诗书”的也非绝无仅有,但“

概念车”是一回事,用“概念”造车可是另一回事。

  至于看似“接近真理”,干脆否认“汤”的存在之辈,则真令人为评价他们而犯难,因为既不能责备他们的无能,似乎也不能褒奖他们的“无畏”,不说也罢。

  还好,至少还有那么一些企业,他们确实得到了“合资”所带来的“收益”,也确实发展了自身,并且一直因“少有作为”而饱受诟病。但他们却并没有忘记自身的责任。从荣威的上市到上海大众“NEEZA”的“出世”,我们终于看到了还有人在为煲出那锅“靓汤”而不懈地努力着。与那怕“惹火烧身”的“鼠王”不同,他们至少已有勇气去搅动那锅沸水了。

  先行者们需要掌声,但中国汽车的发展更需要在他们之后的跟进者。对今天的中国汽车工业而言,最不需要的,也许便是聒噪的看客!

  注:《香肠栓的汤》为安徒生所做的一篇童话,题目原为丹麦的一句谚语,原意为“闲扯了半天,没一句正经话”,或是“言之无物”。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