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英)R·H·托尼 著 赵月瑟 夏镇平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3月版
20世纪研究资本主义精神的名著有三本: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桑巴特3卷的《现代资本主义》和托尼的《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韦伯和桑巴特这两位大家首先挑出资本主义精神这个大问题,但两人对资本主义兴起的根源有着非常不同的理解。一般认为韦伯比较偏重社会理论,出入政治与神学之间,对经济自身扩展的逻辑重视不够;而桑巴特特别强调奢侈等风尚,直接面对经济与社会的互动。但有一点两人一致的,即双方的研究都秉承了德国历史学派的传统。托尼的工作正是对这两位同行的一个回应。作为经济学家,他重视宗教背后的制度,从宗教制度牵出社会复杂互动过程,不过分强调意识形态,方法论同样扎根在历史学派传统中。托尼依次分析了欧洲中世纪思想背景、宗教改革过程、英国教会兴起、清教运动等问题,梳理了宗教与经济互动的历史过程,从容不迫,见解深邃。
《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
(美)托马斯·C·谢林 著 谢静 等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教授认为,20世纪经济学的最大问题在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脱节,两者在研究方法上难以沟通,在意识形态上相互对立。同样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谢林力图整合这两个领域,研究个体的微观动机和行为,与其所带来的宏观总体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如此,作者还讨论了宏观结果中所蕴涵的个体动机或行为,以及是否可能从观察到的宏观行为中推论出微观动机。与普通经济学著作充斥复杂数学分析不同,作为谢林的代表作,本书相当深入浅出,所涉及的案例多为人们耳熟能详、简单易懂的日常经验,而所运用的数学知识也很初级。通过这些例子与模型,谢林说明了当总体行为不仅仅是个体行为的简单累加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社会成员为何对他们的单独行动所产生的集体后果视而不见,以及为何从群体现象中推导个人意愿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行为。
《泡沫:从股市到楼市的繁荣幻象》
(美)约翰·卡尔弗里 著 冀愉 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版
该书对商业周期理论、货币政策理论、金融理论这三种对“大萧条”最重要的经济学解释进行了归纳,认为三者基于共同的认识基础——“泡沫深刻影响着资产价格,并且导致经济体系很脆弱”。约翰·卡尔弗里指出,泡沫使得经济体系非常脆弱,放大了经济冲击和错误政策的不利影响。
在作者看来泡沫不仅仅是一种结果,更是一种原因。1929年股市崩溃,而1931年才开始大萧条,资产价格下跌本身不是大萧条的直接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资产价格的泡沫——疯狂的上涨使其价格处于高位。此书明确认为,新一轮房市泡沫已经出现,“从股市到楼市的繁荣幻象”的副标题颇有盛世危言的意味。与其他谈论经济泡沫的书相比,这本更多地讨论了房地产泡沫,这也是全书的核心部分。《泡沫》一书毫不讳言房地产泡沫恰恰主要是宏观政策所致。《泡沫》一书给出的结果不免有些悲观,无论是对于政府还是对于投资者,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增加与泡沫共存的技巧。当然,也许财富本身都是泡沫,如果不能成功抽身逃脱,那么就要学会与泡沫共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