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春节恐归族的别样心情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 09:40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 |||||||||
2006春节记录·都市“恐归族” 玛捷米 “过来人”的“花样春节”:
公益派 做公益事、当志愿者已经成为一些人春节的过法之一。很多志愿者在春节期间来到了敬老院、孤老家中,给孤独的老人们带去了一股暖意,当然还有不少人参加义务献血。一些人在春节期间就利用短信的方式为助学工程捐款,笔者的一位朋友还特意给很多人发了提醒短信,号召大家多发一条慈善短信。 健康派 “流汗”过年的新过法在这个春节依旧流行,很多年轻人习惯了每天健身运动,所以,不少的运动场所在春节期间也不敢停歇,大年初一,南宁市不少的羽毛球馆依然有不少的或朋友或家人一起挥汗如雨地“战斗”,用健康的生活方式迎接新的一年。72岁的李老先生就是在羽毛球馆和儿孙们一起度过大年初一的。 索居派 有别于外出旅游,这种过节方式并不是加入旅行社,到某某旅游胜地观光游览,而是离开家,到一个新的城市,在另外一种地域文化中体会变化和无归属感。一般意义上讲,过年应该讲究团圆祥和,但是对于那些平时工作压力大,不停和人打交道的年轻一代,他们更期待与众不同,同时也可以趁这个机会多走几个城市,体会另一种城市文化。某网络公司的刘先生说:“一直以来,我年年在家过年,实在太没意思了。今年早在元旦之后,我就定下了香港的一个家庭旅馆,今年春节我一个人到那独自过年,好好体会了一下离群的、无根的感觉。好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激励自己独立。” 浪漫派 春节期间各“吧”很热闹。吃罢年夜饭赶着去“泡吧”的过年新方式既让老人享受了天伦之乐,也不耽误和朋友们享受长假。在一家酒吧里,正在和中学同学聚会的张连红告诉笔者,她这个春节几乎天天都“有吧可泡”。现在亲戚少了,朋友多了,因此过年的方式也变了,不再以串亲戚为主,新老朋友趁此时机聚会的多了,于是“泡吧”叙旧成了大家聚会的主要方式。一些单身青年,选择的过年方式是集体派对狂欢,潇洒玩一回。他说,要在过年的时候,抛却孤独的同时,说不定还有一段浪漫故事呢。 逍遥派 在春节期间外出旅游也是部分人的选择。有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我国出境游较之去年成倍增长,到越南、柬埔寨自助游成为不少的驴友的最佳选择。当然自驾车旅游、探险旅游也成为一些市民过年的时尚选择。还有不少城市人怀念农村的静谧、鞭炮的喧闹、严肃庄重的礼仪和浓烈淳厚的人情味。一些人选择在春节期间,到乡下探亲访友,寻找逝去的亲情,寻找生养自己的根。从北京回来探亲的大伟,在南宁陪父母过了年,年初四就赶到象州温泉和初中的同学聚会。 数字派 “在网上过!”“找个网友一起过!”面对笔者的提问,众多年轻人这样回答。某中学高二学生小刚说:“春节时用电脑的人少了,网速一定特快,这几天我可以好好上网神游。”大一的何彬则在网上发帖子,召集一帮网虫一起到论坛过年。他谈了自己的看法:“其实过年也就这么回事,每年都是家里人吃完年夜饭之后,就一起看那缺乏新意的联欢晚会。这种方式都让人腻了,还不如来论坛大家一起热闹热闹过年。”梅子今年过春节的方式也是选择泡吧,在网上看精彩大片、交流感情、玩游戏。她说,过年的时候,每一个网页都贴上喜气洋洋的祝福话语,每一个虚拟社区里都有各种节日活动……网上既能够“享受”到大闸蟹、鲍鱼等美味佳肴,又能“驾驶”心仪的快车,将全国各地甚至全球旅游景点一“网”打尽,网络贺卡、网上拜年、网络视频、礼尚“网”来也可以一“网”搞掂。 随意派 “这年头生活变数多,还是先别安排,到时候咋个过看情况啦。”不少市民对过年抱随意的态度,没有刻意的计划和安排,“因为计划不如变化。”在外贸公司上班的黄珊珊表示,春节期间,她的原则就是“睡”服自己、“食”得舒坦、“网”事悠悠、“牌”练水平、“盘”点激情……总之就是安安心心懒洋洋地过,“就过一个春节嘛,别累着就行!”在某行政单位做公务员的小曲,平时总是踩着钟点准点上班,春节长假中她的生活顺序全打乱了:每晚不到2时决不上床,白天睡到12时也不愿起床;饿了,瓜子饼干一堆垃圾零食胡乱打发一顿,无聊了,上网看碟不亦乐乎。还美其言,为了省钱买房过个节俭的年。 美食派 曾有人笑言,中国传统的文化中间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饮食文化,于是春节也便有了一些“饮食节日”的意味在里面。今年春节,在外吃年饭已是老生常谈了。初一到初七,或三五成群的朋友,或一家老少,也在外面吃饭,既省事又温馨。初三中午,记者走进的一家西餐厅,好不容易才在角落找到位子。过年没有停业的饭馆几乎是家家满座,赚个盆满钵满。 编后语 回不回家过春节,是一种选择,有时候选择的力量却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同样身为人子人女,扪心自问,谁愿意扔下自己的老母亲独守乡间空屋,一年到头盼干两眼?但是,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已经深深融入到社会的我们,除了承载亲情的家庭责任,还有社会责任。 造成一些人“恐归”、“留守”的原因有很多,社会的压力、快节奏的工作、亲友的期望与现实的差异以及内心的敏感和脆弱,但“恐归”“留守”并非不孝,家人应该给他们充分的理解和宽容,而不要给他们施加更大的压力。毕竟,过年不仅仅是为了团圆。 其实,从积极的意义上讲,这些“恐归”、“留守”心态刷新着中国人传统节日的年味儿。试想,如果过年的方式只能回家,那么又怎么会出现“留守族”、“远游族”呢?在这个文化多元的时代,一些走在时代前沿的人们开发出越来越多、越来越新奇的过年方式,但这些新的过年并不会让中国人抛弃春节的传统风俗,而只是改变一部分人的过节方式。在传统的合家团圆的含义基础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了一些变化。而无论是写春联、拜年,还是给压岁钱、接财神、闹花灯等传统习俗,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也是最有人情味、最为正统的形式。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年俗同样需要有选择继承和创新,谁说得好这些另类文化不会在数十年后融入中国传统习俗之中呢!广州大学民俗学家马洁针表示,春节团聚的主要目的是探访家人、相互交流、增进感情,形式并不重要,关键是实质性的内涵。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春节回家”已非异乡人的唯一选择,正是“春节”中国特色性,才造成“回家”多彩性,也许如果“春节回家”变得稀松平常、变得不疼不痒也许就引不来如此多的感慨和遗憾。 尽管一些人对回家过年可能有着迥异的感受,有的热切期盼,有的却充满着恐惧或烦恼。很多事情形式上的意义已经大于它本原的意义了,我们究竟是因为约定俗成而去拜年、走亲戚吃年夜饭,还是因为发自内心的需要做这些事情呢?亲情和烦恼在天平的两边,更谁重谁轻?其实亲朋好友无非是想看看你,看看独在异乡的你过得是否安好,只要想通了这一点,就算东奔西跑仍是那样累,也是值得的。如果自己选择留守会让自己好过点,亲人朋友也会理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