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人向耶鲁大学捐款本不是个酸葡萄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1日 08:23  红网

  华人向耶鲁大学捐款本不是个“酸葡萄”

  “中国毕业生向耶鲁大学捐款8,888,888美元,金额创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个人捐款纪录!”1月8日,环球网报道的这则新闻引起广大网民的热烈讨论。一时间,张磊立刻被网友展开“人肉搜索”。不少网友对“中国辛辛苦苦培养的高材生帮着人家发展”表示不满甚至气愤,也有网友则认为,张磊支配自己所赚得的钱根本无可厚非。(1月10日《环球时报》)

  一个从国内考出去的华人,在海外赚了钱,不说回报祖国多捐点钱建希望小学,反而崇洋媚外将钱捐向国外大学——在许多人眼里,这就是“忘恩负义”,动物尚且知道“鸦反哺”、“羊跪乳”,你一个耶鲁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就不知道感恩与回馈了?相信,以上就是不少网友对张磊提出质疑的理由。当然了,极端者还会扯上些爱不爱国、卖不卖国的狭隘民族主义,好像弱国小民真的很受伤似的。

  可是,在笔者看来,这不仅不是肤浅的“忘恩负义”,反而是真正的感恩戴德。任何一个良知的人在成功之后,想回馈社会、报恩母校是很自然的事儿。可反观我们周围的环境,社会上的那些成功人士,有没有向自己的母校捐款相助呢?答案非常明确:几乎没有。再看一看国外的大学,他们大部分的教育资金却都来自于企业和个人的捐款。

  两相比较之下,我们就会发现,将感恩教育、回馈教育贯彻得最好的,并非是我们这个强调“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国度。相反,我们的大学里充斥着4万亿的巨额债务,不仅没有人愿意解决,反而会有更多的学校希望背负更多的债务。不客气地说,是美国的大学体制与财富心理教会了张磊如何去感恩,也是我们的高校体制制约了张磊的投资行为,这样的语境之下,他捐给美国大学的行为也就非常正常了。

  不得不说,质疑张磊捐款行为的根源,在于我们拥有一颗“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8,888,888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大约是6000多万元,无疑,对于许多高校而言,这是个巨大的蛋糕。而吃不到时,就变成了一个“酸葡萄”,就像某些高校之间争院士、争国家课题、争科研项目一样,背后还涉及到一个利益分脏的事宜。

  武汉大学腐败案涉案百万元的事例已经告诉我们,大学不再是那个清贫的“象牙塔”了,相反,早已经变成一个官僚体制下的“名利场”。投向现在的官办体制,就等于投向了一个无底洞。试问,这样的“投资环境”,我们又怎能苛求别人的投资与捐款呢?反过来说,如果“投资环境”好,我们为何不去苛求国内的所有富人向大学捐款呢?

  只有改变现在高校的经营模式,破除官本位的体制束缚,还大学以真正的自由精神,国内才会产生无数个张磊,国外的张磊也才会想起祖国的大学。

  [稿源:红网]

  [作者:王传涛]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