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敬伟:豪捐耶鲁大学何以引发公共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1日 08:20  红网-潇湘晨报

  张敬伟(江苏 职员)

  “中国毕业生向耶鲁大学捐款8,888,888美元,金额创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个人捐款纪录!”这则新闻引起广大网民的热烈讨论。不少网友对“中国辛辛苦苦培养的高材生帮着人家发展”表示不满甚至气愤,也有网友认为,张磊支配自己所赚得的钱根本无可厚非。(1月10日《环球时报》)

  中国毕业生向耶鲁大学捐款,应该不是问题。豪捐888万多美元的张磊也是耶鲁大学的毕业生,而且是成才在美国。向母校捐款,有何罪过?国人强调张磊的中国毕业生身份,不满甚至气愤,气量不仅狭隘,而且不合时宜。其实,只要换位思考,如果是老外向我们的高校捐出巨款,国人还会气愤不满么?全球化时代,资本、知识和科学是最没有国界的。无论哪里的毕业生,向哪里的学术机构捐款,都是值得称道的行为。

  相比一些国人的愤愤不平,我更赞同这样的观点——一是中国毕业生向耶鲁捐款,证明耶鲁教书育人的能力比中国的高校更高一筹;二是捐助耶鲁比捐助中国高校效果更好。最起码,耶鲁大学在受捐和善用捐款的机制上,较之中国高校更加具有公信力。与其将一场捐助善款的良性行为涂抹上民族主义的色彩,还不如真切反思:捐款者为何不捐给中国高校?中国毕业生是否有回馈母校的捐助意识?

  所以,道德化和主权化的争议还是不要也罢。泛道德和动辄上纲到是否爱国的公众口水,只能说国人还缺乏足够理性的思维。一个不尊重他人选择的社会是不宽容也是不厚道的,当然也是和当前多元社会的价值观不兼容的。所以,当有些网民对捐助者展开“人肉搜索”时,不免让人感到阵阵悲哀。将“人肉搜索”对准无辜的人和事,会使网络搜索异化为不可一世的网络暴力。

  就让这场突然喧嚣的豪捐风波消弭无形吧。当国人拥有相当的表达空间和载体时,国人的表达素质也应自觉地提升。高素质的公众表达,不是表现在人多势众和自以为是的道德睥睨,而是价值观上的独立自主和理性平和。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