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古代乐活人的隐逸人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1日 17:44  《中国商界》杂志

  文/胡月

  小时候读陶渊明的诗,学陶渊明的文章,知道他是胸怀“大济苍生”理想抱负的文人志士,后来读他的诗歌多了,才知道陶渊明也有乐山乐水的可爱一面,可谓古今中外“乐活”第一人。

  何为“乐活”?按照百度百科的定义,乐活族又称乐活生活、洛哈思主义。乐活,是一个西方传来的新兴生活型态族群, 由音译LOHAS而来, LOHAS是英语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的缩写,直译为以健康及自给自足的型态过生活。

  虽然在陶渊明时代,尚没有“LOHAS”这样的理念,但穷其一生,陶渊明终于在与田园自然的和谐互动中亲近自然,感受生活,通过努力争取健康、快乐的日子。何以见得?待我们简要浏览陶渊明同志的个人简历后分析:

  陶渊明出身诗书之家,家境贫寒,陶渊明的生活轨迹可以较为清晰的分为两段:以“五斗米”事件为界,前期热衷政治生活,有很高的政治期望,渴望“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主要从政经历如下: 36岁,辞征辟,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40岁,离家投入刘裕幕中任镇军参军; 41岁,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辞职,同年秋任彭泽令,遭遇“五斗米”事件,疾呼“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并就此告别仕宦生活。

  几度出世,又几度沉沦之后,陶渊明辞官归里,悠游世外,开始了自己“躬耕自资、怡然自得”的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渐渐成为了乐活一族。十三年的仕宦生活遭遇将陶渊明拒之门外,与此同时,却又打开了另一道门,自此陶渊明真正把自己置于自然田园,乐山乐水。“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杂诗》至今脍炙人口。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确如其言,陶渊明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

  通过亲近自然,田园乡村的真实触感也影响到了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即:真。讲究真性情。辞官归家后,他过着“食为果腹、衣为遮体”的普通生活,但他却能从中寻找到生活的乐趣,“夫耕于前,妻锄于后”,逢丰收时,“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则不亦乐乎,无论贵贱,有酒则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如此这般,不为虚言俗套束缚。苏东坡这样评价:“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人贵真,诗亦贵真,诗真乃由人真而来,陶诗中处处显现着经久不衰真性情。

  而今广为流传的还有“陶渊明搬砖”的典故,在平定了苏峻之乱之後,一时天下太平,陶渊明也因功封柴桑侯,过起文官似的生活。日子一久,陶渊明觉得不能像这样养尊处优,把身体都荒废了。于是开始每天做2次他自己设计的独特运动:早晨把一百块砖从屋内搬到院子,晚上又搬回屋内。邻居看在眼里,觉得无用,於是有人好奇地问他为何要这样辛苦地搬砖?陶渊明说:“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别人看陶渊明搬砖,很辛苦;其实对他来说,苦与乐、束缚与自由,常常只在的一念之间。这样自发自动地去追求健康的“搬砖”,不仅能了解搬心性,而且也成为陶门独创的健身体操而为人所津津乐道。

  陶渊明的种种经历,杂糅在时代的脉络里,成就了他“人的觉醒”, 东晋是乱世之末,兼有儒、佛、道风行、风度名士辈出,时代的剧变促使陶渊明不仅仅关注眼前光阴,还把眼光投射到精神世界,正视自身,从而迈向了一个全新的境界:“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随手拈来,让人心向往之。

  陶渊明这样描述自己的理想国:“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在这样“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没有勾心斗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那么平和,那么诚恳。可见,陶渊明不仅关注自身健康,还在热切关注着周围世界,渴望能够在天地之间寻找一方心灵的净土。

  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陶渊明在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其中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的淡然与平和。回顾一生,陶渊明虽然有着种种的不容易,却在自然田园中找寻到了真我。通过桃花源的描摹,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他渴望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面对即将逝去的生命,陶渊明用他的大半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LOHAS纯粹健康、可持续的快乐生活。我始终觉得在经历了并不平坦的一生之后,他是带着大海一样纯净的心灵和火一样炽烈的情怀故去的。摆摆手轻轻一挥,斯人已去。而今对我们后来人,该如何面对当下纷繁复杂的社会日益损毁自然环境,我们将何去何从,这时候回头读一读陶渊明,或许会有所启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