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商学院 > 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 正文
诺贝尔奖其实离我们很近
郭钦
小时候,老师让我们写理想,记得当时很认真地写下了科学家。不想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阴差阳错地离科学越来越远,最后成了一名文字工作者。这时才发现,离科学越来越远的不止是我,对很多普通人来说,科学就像身处云顶塔尖的“玄学”,高不可攀。
幸好还有诺贝尔奖,它就像科学界的奥斯卡,在每一次尖端科学就快被人遗忘的时候,又适时地将它们带回地面,接受大众的朝拜。只是,这种关注在中国,把重点都落在了获奖者的名字和国籍。
其实,每一届诺奖,和我们相关并能被我们所读懂的,不应该也不止是获奖者的身份。要知道,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原本就是诺奖设置时的获奖标准,而这个人类,就是无数个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所以,它的每一个获奖发明,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今天,科学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诺奖与我们的距离,也在进一步缩短。看看现在在无数医院发挥作用的核磁共振诊断方法,就是2003年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成果。再如这次的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发现了导致艾滋病与宫颈癌的病毒。很显然,这样的成果对于揭示人类的疾病原因、提供预防疾病的可能性,都有重要价值。
只是,普通的你我,很多时候不愿花时间去了解获奖者背后的尖端科学,就轻易地以一句“太高深,看不懂”,放弃了诺奖提供给我们接近科学的机会。别不信,你试着问问身边的人,很多人都知道丁肇中、李政道、杨振宁这些华裔科学家获得过诺奖,但有多少人能说出他们是因为什么获奖?
所以,如果你也在关注诺奖的开奖,那就不妨花点时间了解一下获奖和提名者的研究成果吧,在向获奖者致敬的同时,更别忘了向他们的研究成果致敬。
看看那些成果,你会发现,诺奖其实离我们很近。这个近,和国籍无关,只是我们和科学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