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周杰伦,又见周杰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2日 19:44 华夏时报

  黄报春

  不久前,武汉市常青一中高一某班月考语文试卷十选八的默写题中赫然出现了周杰伦新歌《青花瓷》的歌词。此事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赞同的、批判的声音潮水般涌来。在《现代快报》的报道中,出题老师很无奈地称自己事后压力很大,且已应有关部门的要求写了“情况说明”。

  其实,往前追溯,这并不是常青一中一家独创。2005年3月,周杰伦的《蜗牛》便被收入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而在台湾地区,周杰伦的歌曲更是不断地被教育行业关注、吸纳、收编,《上海1943》入选某小学教材、《听妈妈的话》入选台湾地区小学一年级教材、《爱在西元前》成为台湾地区高中历史考试考题、某学校语文考题用了《发如雪》,更有文学硕士詹珮甄以《“周杰伦”现象研究》为题来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

  如果继续追溯,似乎,教育行业也并非仅对周杰伦青眼有加。早在1996年底,谢冕、钱理群主编的八卷本《百年中国文学经典》就将崔健创作的《一无所有》歌词收录于其中。后来,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也曾专节分析《一无所有》。

  至于出题老师的出发点——“那些孩子老是喜欢听流行歌曲。我就想通过这首歌,让他们明白,流行歌曲之中也有古典文化,语文应该活学活用。”——想来,在周杰伦、方文山之外,亦有不少流行歌曲的歌词呈现出对古典文学的互文。抛开徐小凤《别亦难》、王菲《但愿人长久》、轮回乐队《烽火扬州路》等直接使用古典诗词原作的歌曲不谈,化用古典文学名篇名句、经典意象的流行歌曲也并不少见。黄安《新鸳鸯蝴蝶梦》化用了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杜甫《佳人》,高晓松《好风长吟》化用了苏轼《临江仙》、李白《将进酒》、柳永《雨霖铃》、洪应明《菜根谭》,陈小奇“涛声依旧三部曲”则化用了张继《枫桥夜泊》、杜牧《山行》、李商隐《夜雨寄北》的意象。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可见,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只不过,作为流行文化某种符号的周杰伦迅速吸引了大众的眼球,放大了事件本身。

  倒是觉得事件的另一个细节也许值得玩味。事件见诸媒体,是来自学生的爆料。看起来,语文老师刻意贴近学生的出题尝试似乎不免有些想当然,并且至少遭遇了局部抵抗。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曾言,所谓共鸣,“预设着一种认知行为,一种解码操作,这意味着一种认知获取行为的实施,一种文化代码的运作”。个体的审美趣味与各自的文化习性密切相关。趣味的区隔无所不在。对于同一文化符号,不同个体的解码方式可能大相径庭。回到周杰伦,也许,有人留意歌词与古典文学的互文,有人推崇音乐的视觉化效果,有人关注R&B,有人认同歌者的叛逆。个体凭借自身的习性,解码着文化,建构着自身的世界,非同好者大抵只能在门外徘徊,难以进入这般私密的无形空间。课堂、教材、试卷,在某种层面上则可被视为媒介之一,承载着特定意识形态的传播功能。日本学者藤井省三对鲁迅《故乡》一文自1923年开始进入中国中学国语教科书至今在中国的阅读史的专门研究,足以说明教育媒介对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性。也许,也正因此,在私密化与公共化之间,作为受众的某些学生,情愿选择私密化。

  北风乱,夜未央,走笔至此搁一半,就当,就当伏笔吧。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