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后人怎样撰写今天大学的历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2日 19:43 华夏时报

  熊丙奇

  最近参加两个会议,与会者都提到了大学历史的问题。其中高校校报会议上,多家校报的主编提到,校报发挥着重要的档案功能,学校建校史馆,四处寻觅找不到历史资料,最后发现所有会议、所有大的成果,校报都有记录和报道,于是把校报拿去编写起校史来。另一次学术沙龙上,北京师范大学一位博士说,他一直在想,怎样把大学发生的事记录下来供后人研究。他举例说,今天,耶鲁大学的研究在所有大学中算是做得最好的。以前的耶鲁校长,会把每次与校外官员、校内教授的谈话,无论好坏都记录下来,并在保密期之后解密,供研究者研究。可反观国内高校,留下来的可资后来研究者的“资料”实在太少。

  当看到今天不少大学十分“重视”学校历史与文化,纷纷举行建校百年庆、几十周年庆,以此弘扬办学传统,展示办学风采并纷纷成立校史研究室时,笔者总感到有些难以理解——不关注当下办学行为的真正意义的大学,怎么可能真正传承历史呢?

  一些高校的校史研究人员告诉我,研究大学的历史,几十年前的很容易、很精彩,有活生生的人——即便斯人已去,但从很多故事中都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办学传统与办学精神。可是要研究过去10年、20年的大学历史却十分艰难,找不到“活生生”的人——即便这些人就生活在身边,却找不到校长与教授、教授与教授、教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故事,

  于是只能找校报。定格在“历史”中的,往往只有学校的会议、领导的活动以及各种“学校发展”的数据。

  真实记录今天办学的每个细节,可以说是大学对自身的今天负责,也是对未来负责,对历史负责,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当然,如果具备这样的意识,我们的一些大学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离谱的办学行为了。他们会思量,自己今天的行为会被后代怎样评价,怎样还原与定位。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