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德意志:绵长的影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1日 13:47 经济观察报

  刘波

  如果在一个多雨的下午,乘坐火车从卢森堡驶往法兰克福,你会看到阴郁的云气笼罩着德意志的山岭、河流与森林。而与你同行的德国旅伴多数沉默寡言,静静地望着窗外的农舍、田野、古堡与城市。

  如果像他们一样陷入深思,你会想到这里曾经是一片火与剑交织的土地,铁路两旁的山毛榉树林是以千百年来无数征战杀伐所流的血浇灌的,埋藏着古往今来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喜乐哀怨的故事。在远方,古老而阴森的森林是德意志民族的根基,历史、民族、国家、诗歌、艺术与哲学,德国的一切归根结底来源于森林带给人们的灵感。

  无数的德意志民间传说和童话发生在这片森林的树影之下。而任何对德国的考察,也许都需要透过这遮天蔽日的林木,看到隐藏于其下的民族灵魂。这个灵魂曾经狂躁不安,也曾静思己过。而今天,在这片土地上崛起的,或许是一个理性与和平的新生命,或许还有无法抹去的旧日阴影。

  民族与国家

  长期以来,德国是一个没有国家的民族。也许正因为如此,恐怕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像德国人有如此根深蒂固的国家观念。在德国古典哲学的泰斗黑格尔看来,国家是绝对理念的体现。对于一个久经分裂、内斗、并曾遭受外族压迫之苦的民族而言,强烈的国家观念是对这种经历的本能回应。而在这种国家观念升达极致的时候,它会演变为一种可怕的力量。这一点,德国的历史就是最好的注脚。

  1871年德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在那之前,这个民族一直陷于长久的失望与沮丧之中。但当威廉一世在众臣拥戴之下,在象征法兰西王权的凡尔赛宫镜厅登上帝位的时候,不仅法国感到万分羞辱,而且所有人都意识到,欧洲史上一个全新的时代到来了,这个庞大的国家要从列国的仆从变为列国的主宰。

  但此时威廉一世想到的却是一件1800多年以前的事情。根据他的命令,人们在条顿堡森林为古代的日尔曼将领海尔曼树立雕像,以他在条顿堡森林战役中的胜利作为德国立国的起始。至今海尔曼把剑向天的形象还在那里昭示德国人古老的民族观念。在公元9世纪的那场战役里,蛮族的刀剑战胜了帝国的方阵,最终,罗马帝国在野蛮人汹涌洪流的冲击下轰然倒塌。

  这场日耳曼人的胜利或许是历史的倒退。至今法国人和德国人仍然在为查理曼大帝属于哪个国家争论不已,但毫无疑问,查理曼为日耳曼各族征战不休的局面恢复了秩序。他死之后,诸子争位,裂土分疆,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德国的雏形。962年,又一位雄才大略的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由教皇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但正如法国人伏尔泰所说的,这个国家“既非神圣,亦非罗马,更非帝国”。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它都是个分崩离析的实体。与教皇的连年争斗耗尽了帝国的实力,“黑死病”的肆虐、对犹太人的迫害,在这里上演了无数的惨剧。

  更大的灾祸发生在17世纪上半叶 ,“三十年战争”令德国满目疮痍,德意志大地成为欧洲诸强争霸的战场,三分之一的人口沦为炮灰,大片农地荒废,民众陷于贫困。恩格斯曾经给以如此苛刻的评价:“简直没有好转的希望,因为这个民族连清除已经死亡的制度的腐败尸骨的力量都没有了。”

  但所有人都忽视了这个民族崛起的力量。波罗的海沿岸的小邦普鲁士以其纪律严明与强硬的作风,崛起为德国统一的主导者。经过一番曲折之后,德国人向往统一的宿愿由王国的宰相俾斯麦完成。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志大才疏的拿破仑三世曾经宣称 “德意志应划分为三块,永远不得统一。”但在这位傲慢的皇帝在色当被俘时,所有人对德意志的蔑视就全成为过眼烟云。

  俾斯麦以铁和血赢得德国的统一,但这位战略大师深知这个国家也可能毁于铁和血。面对德国的不稳定处境,他希望通过纵横捭阖的外交手段建立一个联盟体系,维持欧洲的均势和稳定。但德国人似乎被突如其来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们认为这位老官僚的思维过于保守了,德国人不应只看到蓝色的天空,他们也应扩展海洋与土地。与英国的军事竞赛最终导致了英德结盟可能性的破灭。

  一战之后,德意志再次落入任人宰割的境地,但这一次它的反应更为狂暴。在“二十年的休战”之后,希特勒的铁蹄就踏遍了欧洲,引发人类现代史上最为惨痛的浩劫。极端民族主义的情绪发挥到极致,将会引起怎样的悲剧,也许德国是个最好的例子。

  剑与犁

  在德国的古代文化里,屠龙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德国民间传说中的英雄齐格菲即因斩杀巨龙、沐浴龙血而刀枪不入。当古代罗马人初次接触日耳曼部落的时候,他们就因这些身材高大、金发碧眼的蛮族身上尚武的风气而深感震动。凯撒在其《高卢战记》中对于日耳曼人并无多少记述,唯独对其野蛮与好战有所描绘。凯撒当时所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些他所轻视的野蛮人为雄壮的罗马帝国挖掘了坟墓。

  下转39版

  上接37版

  德国人向来将开疆拓土的君王奉为英雄。即便是历史上曾经蹂躏欧洲的匈奴王阿提拉,在德国史诗 《尼伯龙根之歌》中也有“艾柴尔大王”的美誉。凡其历代英雄,诸如查理曼大帝、奥托大帝、红胡子腓特烈、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铁血宰相俾斯麦等,无不以武功获得国人敬仰。腓特烈大帝的父亲即有“士兵国王”之称,对待部下极为严苛,其建立的中央集权与军国主义传统,在其子手中成为称雄欧陆的利器。

  不仅如此,战争文化深植于德国的血脉之中。哲学家黑格尔说“战争是永恒的,也是道德的”;军人毛奇元帅说,“永久的和平——这是幻想。战争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战争中可以表现出人的崇高。”就是这种军国主义的作风和好战文化,让德国在20世纪上半叶给世界带来浩劫。

  但也许日耳曼人并非天生好战的,在古代,他们受到了来自东方的民族大迁徙的压迫,从而向别的方向侵略。喜好争斗的性格或许只不过是对一种严酷环境的反应。传统日尔曼民族是以在大森林里的农耕社会为主的,在德国的民族性格里,战争的剑与和平的犁是统一的。

  例如,在中世纪,除了腓特烈一世皇帝、条顿骑士团等力量外,德意志处于受四邻欺压的境地,并无对外扩张之举。在英国和法国的君主公然与教皇对抗的时候,德国民众却对天主教教士的强征暴敛逆来顺受,这个顺从的国家甚至当时有“教皇的奶牛”之称。德意志民族往往在遭遇严重危机的时候爆发出强烈的力量,有时伤及他人。

  旧日与新生

  1945年德国人的感觉就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经过百转千回又回到了原点。希特勒宣扬的“千年帝国”在刹那间覆灭了,德国重新沦入一无所有的境地,国土分裂成两部分,驻扎着异国的大军。因而德国人把这一年称作他们的 “零时刻”。他们要在这个基础上重新开始,而这次开始将是德国的新生。最终成熟了的德国人以和平的方式赢得了国家的统一。

  美国主导的盟国原本希望通过一项“摩根陶”计划,将联邦德国彻底变为一个失去工业能力的农业国家,以让这个曾经肆虐欧洲与世界的战争机器永远熄火。但地缘政治的考虑很快使盟国意识到,德国的稳定与繁荣对西方阵营的巩固有利,于是改弦更张,德国人又获得了一个历史性的机会。

  但这样的好机会还需要有积极的国民来抓住。腓特烈大帝曾说 “这个民族是沉重和懒惰的,一定要有鞭子赶着,他们才会向前走。只要你稍为停下鞭子,他就会止步不前。”事实证明他的见解早已过时。50年代初,联邦德国人开始拿出古代武士的沉静力量,默默地努力恢复本国的经济。而与此同时,民主德国也成为华约集团中最为富有和先进的国家。后来这个民族重归一统后,便崛起为欧洲最强大的经济与政治力量,它甚至崛起为世界上最大的产品出口国。

  更大的变化是,德国成为

二战后最为温良的国家之一。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首倡与法国和解,更积极奉行“东方外交”政策,最终使“柏林墙”倒塌,民族同胞重新聚首。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向犹太人遇难者下跪之举,更是一个民族自我反省悔过的典范。西德以一个战败弱国成为欧盟重新一统的发动机,现在更是欧盟的重要主导力量,力主欧盟向东扩展。而在2003年,德国政府和德国人也是以强烈反对
伊拉克
战争而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最近的几年来,由于德国经济上的相对停滞,英美所属的“盎格鲁-撒克逊”世界常常讥讽德国“社会民主主义”体制的僵化。但在2005年的选举之后,新任总理默克尔正在推动德国的改革与繁荣。

  但与此同时,旧日的话题仍然没有结束。古老的历史、纳粹的历史、共产主义的历史仍在困扰着德国人的心灵。在选举中,前东德的左翼政党再度崛起为重要的力量。而让人担忧的是,在极右翼的方面,新纳粹主义有死灰复燃的趋势。与此同时,德国战争与和平的历史仍让这个国家的民众生活在一种忧烦之中,关于派军参加在巴尔干半岛或者阿富汗的行动是否正确,人们仍在不断地争论。

  总之,一个民族的回忆是无法完全消除的。就像德国人常说的 “绵长的影子”(langerSchatten),历史仍在将这道影子投射到今天……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