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四有老人眼中的古代名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30日 05:55 第一财经日报

  王晓渔

  陈迩冬何许人也?知者寥寥。章诒和在《往事并不如烟》里提到,聂绀弩出狱后,每逢他的生日,朋友会去做寿,说说笑笑,聊上大半日,其中必去的就有陈迩冬夫妇。陈迩冬,生于1913年,逝于199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该社“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中的《韩愈诗选》、《苏轼诗选》、《苏轼词选》都是由他选注。这套丛书影响颇大,诸位翻翻家里的书架,说不定就能看到陈迩冬先生的名字。易中天在品三国的时候,也对他的《闲话三分》时有提及。这本书1986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上海书店出版社再版。

  新版的陈迩冬《闲话三分》与黄裳《插图的故事》、黄佐临《往事点滴》、李文俊《天凉好个秋》等同时推出,都是精装小三十二开。如今新书开本各异,突然见到小学课本大小的书籍,顿时感到一份亲切。它们装帧风格自成系列,不知何种缘故,没有命名为某某丛书。由于作者和《万象》如出一辙,我把它们称为“万象文丛”。为了尝鲜,我特意选了比较陌生的陈迩冬,果然爽口。虽是“闲话”,作者没有以此为由肆意乱说,而是相当严谨。通篇称《三国志演义》而非《三国演义》,因为他确认罗贯中是演陈寿《三国志》之义,非演“三国”之义。

  “怒鞭督邮”是刘备亲自执行,后来演义到张飞身上;董卓有九十九分的恶,也有一分善,曾为陈蕃、窦武平反;“挟天子以令诸侯”本非曹操独家专利,吕布、孙策、刘备都有过类似想法;周瑜绝不是嫉贤妒能之辈,很有雅量;“隆中对”系纵横家言,《出师表》是儒家谆谆之教;“借箭”乃孙权急中生智,不是诸葛妙计;刘备娶孙权的小妹,是政治婚姻;魏延谋反,纯属冤假错案;已经是俘虏的刘禅“乐不思蜀”,平庸使他得以寿终正寝……陈迩冬的这些论述,打破了我们的固有之见,却没有为翻案而故作惊人语,语言平和又不失俏皮,绝无一惊一乍之处。他还有再写“闲话水浒”的心愿,可惜未能如愿,否则我可以多拥有一个幸福的夜晚。

  还好萨孟武先生写下了“闲话水浒”式的《水浒传与中国社会》(北京出版社,2005年),这本书最初在抗战前出版,系副刊文章。作者如此区分副刊和社论,前者是“姨太太式”的,后者是“太太式”的。这句话放到现在有“性别不正确”之嫌,同样姓“萨”的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因为说了“先天性别差异可能导致女性在科学领域内建树甚少”,加之改革遭受非议,最终去职。但仅从句面意义来说,萨孟武先生的这个比喻绝非无的放矢,“书中自有颜如玉”还是“书中自有黄脸婆”,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在一夫一妻的情况下,读者愿意读“姨太太式”的副刊还是愿意读“太太式”的社论,用不着多说。萨孟武同样有不少妙论:郑屠是高利贷的变相,鲁智深是反抗高利贷的好汉;生辰纲说明做官公式从“才—官—才”转换成“财—官—财”;施恩和蒋门神,都是在进行“资本的原始蓄积”。他还有《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如有兴趣,可以打包阅读。

  有知识、有趣味、有见地、有文笔的“四有老人”,日渐稀少。去年逝世的林庚先生,曾写过《西游记漫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北京出版社,2004年),让人读过满心欢喜。老先生开篇就与“把大闹天宫视为农民起义”的观点较上劲,仿佛挑战风车的堂吉诃德。他条分缕析:首先,孙悟空不同于农民,农民安土重迁,孙悟空却偏要背井离乡远涉重洋,不是生计所迫,而是要去寻求他的理想;其次,大闹天宫不是因为花果山民不聊生,而是孙悟空不满自己的待遇;再次,孙悟空与天兵天将的对抗,基本没有发动群众,主要依靠自己这个单干户。老先生接着分析,虽然孙悟空“反下天宫”,但是“反了”不能证明这就是农民起义,历史上有人戍边日久而反,有人由于国王召宴、到时候又没饭吃而反,有人由于国王的黄色事件而反,“反”与农民起义没有必然关系。最后,老先生还找到一则古代俄罗斯英雄故事,说明没有农民起义,大闹天宫的故事依然可能产生。看到林庚先生与一些“冬烘”先生认真辩论的样子,有些于心不忍,又觉得可爱极了。

  (王晓渔,文化学者,专栏作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