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假若危机明天来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1日 05:14 经济观察报

  演讲人:吴志攀

  在多哈、迪拜和开罗等中东地区的国际机场,我们还可以看到结队而行的印尼女青年。她们头戴花色头巾,不同于中东地区妇女所戴的黑色头巾。在机场里,还有来自菲律宾的纺织女工和戴着各种彩色围巾的中国浙江制衣女工,她们同样人数众多。这些来自东亚的劳动力,不远万里来到阿曼、约旦和其他拥有大量石油财富的中东国家,在那里寻找就业的机会。在东亚,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离开土地,进入城市工厂,而且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到中东、非洲和欧洲打工。

  我向大家描述上述的情景,是希望提醒大家注意这样的事实:在亚洲金融危机后的10年间,亚洲各国经历了许多曲折的发展,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进步。一些媒体报道,在亚洲中产阶层的成长速度极快,在数量上达到或超过欧洲中产阶层的人数。在亚洲各国的媒体上,我们都能看到大同小异的对于中产阶级生活的充满向往的描述,其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是大排量的汽车、大面积的住宅以及时尚的

奢侈品;但是,很少有媒体关注,在亚洲,有数量巨大的农民正在离土离乡,亚洲正在经历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村人口转移,亚洲移民的道路都通向城市。而这一切将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似乎并没有考虑清楚。

  在过去10年间,亚洲人经历了比任何其他大陆都更多的困难,2002年的口 蹄疫,2003年的“非典”,2004年一直延续到今天的“禽流感”,2005年的东南亚大海啸,2006年的印尼大

地震和山体滑坡……今后10年或15年,由于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干旱少雨和“厄尔尼诺现象” 不断发生,32亿亚洲人还将经历什么?

  是亚洲金融危机再次来临吗?或是饮用水危机?或是亚洲的粮食危机?还是人口爆炸带来的就业危机?事实上,在我看来,亚洲的饮用水或粮食的危机,以及亚洲的人口就业危机,比10年前发生过的亚洲金融危机更加可怕,也更加迫在眉睫。现在的问题是,试问假若就业,或饮用水,或粮食危机任何一种明天真的来临,亚洲各国该如何应对?

  亚洲人不能做“美国梦”

  危机并不遥远,而我们似乎并不清醒,因为我们都还沉迷在“美国梦”之中。所谓的“美国梦”,就是西方中心主义的发展模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内心的关系时,它所秉持的理念,是竞争、是增长、是发展,而不是和谐。

  从前的“亚洲奇迹”,或“亚洲四小龙”的评价标准,其实都是按照西方发展模式衡量的结果。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概念也源于西方。但是,今天在西方,许多产业由于环境标准过高,污染过于严重纷纷转移到亚洲来,甚至英国的垃圾也运到中国来倾倒。重污染、高能耗的生产线在亚洲各国遍地开花,在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中,大多数亚洲国家处于生产链的最低端。这种几乎“血汗”、低端的生产定单随时还有被欧美大公司“停单”的危险:在“血汗”与“停单”之间,亚洲工人若想不失业,只能选择前者。

  过去的10年,亚洲一些国家为了追逐“美国梦”,利用劳动力、土地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西方投资,工业获得了很快的发展。亚洲的优势,不仅在于劳动力供应充足和成本低廉,还在于亚洲历史悠久、文化融合性强,更在于亚洲人民勤劳、忍耐、温和、友好,重家庭、敬忠义、守规矩,易与人相处合作。

  这些“软优势”,使亚洲成为世界加工厂。欧美资金大量流向亚洲,于是,机场与港口扩建,城市住房发展,服务业跟进,全世界的原料和成品都在亚洲地区集散。但这些看起来红火的发展势头的背后,核心竞争力,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和巨额利润,都控制在欧美投资者手中。亚洲各国经济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些变化,真正提升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吗?

  在这10年间,欧洲12个国家将货币联盟组成欧元。欧元经历了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考验之后,逐步从弱变强,美元却日益贬值。可是亚洲呢?我们在金融领域依然是各自为战,如果金融危机再次来临,我们依然不能够发挥合力!我们口口声声向西方学习,我们把做任何事情的目标都定在“世界一流”,但是,在那些最关键的领域,我们并没有学习到西方文明的精髓。

  “美国梦”可能是美好的,但是,对于人均资源异常紧张的亚洲来说,这个梦就好像是《安徒生童话》里的那双有魔力的“红舞鞋”,看上去风光无限,穿上之后,就只能不休止地跳下去,无法解脱。

  难道今天的我们不是已经穿上可怕的“红舞鞋”了吗?我们在生产已经过剩的情况下,为了降低单位成本,还在拼命扩大生产规模;我们在资源浪费惊人的情况下,还在千方百计建设“形象工程”以扩大消耗!这一切都是为了“发展”,可是,“发展”真的就是人类社会最高的目标吗?难道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不是更加重要的价值吗?

  我们可能已经忘记了康德的名言:人只能是目的,永远都不能是手段。我们为了GDP的数字,却把人当成了手段。我们中国人似乎也忘记老祖宗管子说过的话:“以人为本,本立则国固”。

  亚洲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大陆,我们无法承载那么高的消耗,我们也不需要那么快的速度,中国古训说“欲速不达”,为什么不能宁可少一点、慢一点,但要好一点,更长久一点。

  如果我们继续陶醉于增长的幻象之中,如果我们没有对发展模式的创新,如果我们仍然在舍本逐末,那么,“美国梦”注定只能是一场迷梦,甚至是一场噩梦!

  找回自己,重新定位

  亚洲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我们的传统和习俗曾经是一个自足的体系。鸦片战争以来,这样的传统被打破了,“冷战”以及由此形成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再次扭曲了亚洲的价值观。我们以西方的物质文明为偶像,无情地批判自己的传统,认为那是愚昧的、落后的,我们长期缺乏对自身历史的重温与敬畏。

  由于人均资源所限,即便有少数亚洲的中产阶层可能模仿美国富人,但大多数亚洲人注定不能简单地照搬美国人的生活方式。谁都不希望看到贫富悬殊、阶级对立,那样只会造成亚洲社会更加的不安定,亚洲人幸福感的丧失。

  我想,假如金融危机今天再次来临,亚洲人也许还会像10年前那样勇敢地抵挡,也许还会以相当大的代价抵挡过去。我们对此有充分的信心,因为在今天,亚洲国家拥有美国以外的最大的外汇储备和美元债券,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商品消费市场,拥有全球最繁忙的港口,最拥挤的展览会和娱乐演出市场,拥有世界上最紧张的工作时间表,最长的会议和讨论时间,最多的周末加班,这里的人民在最超负荷压力之下最拼命地工作着。

  但是,这样的加速折旧的生活方式是我们亚洲人所需要的吗?亚洲经济的发展道路,当然应该是让亚洲人感到满意和幸福的模式,否则,即使亚洲人消费的物质再多一点,能源再用多一点,纸币再多挣一点,楼再建高一点,路再加宽一点,房子住得再大一点,牛排再多吃一点,但也许大多数亚洲人的心里仍然是不高兴的,眼里看不到愉快,脸上看不到微笑,言谈话语中流露不出幸福,吃着不感到安逸,睡着不感觉放松!

  建立新的亚洲价值观,创新发展模式,在今天和将来都远比经济发展更重要;选择符合亚洲价值观的新的发展方向,比盲目跟在美国人后面走老路更重要;保持可持续发展,让可持续的时间更长,让发展更能实现人的内心的满足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人本身成为发展的目的而不是手段,这些才是更重要的价值。

  那么,什么是新的亚洲价值观呢?过去,李光耀先生曾经提出过“亚洲价值观”,但我认为,李先生主要是关注符合亚洲各国国情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秩序,而我们所提倡的新亚洲价值观,主要着眼于亚洲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模式,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着眼于对亚洲人生存与发展的哲学思考。

  这种新的亚洲价值观,当然也必须植根于亚洲的传统。在我看来,中国的“天人合一”是也,印度的“人与万物共生”是也,印度尼西亚的“人与人皆兄弟”是也,今天我们号召构建的“和谐社会”亦是也。

  我们亚洲的祖先,曾经向往“鸡犬之声相闻”的自然与自由的生活,向往没有战争、没有苦难的桃花源,也向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式的充满健康与快乐的小康生活。这样的梦想,在单纯强调“快”、过于强调“变”的现代社会里,是不是更加显示出它的价值呢?

  亚洲人的本性是求稳避乱、趋正避邪、求同存异,我们反感“丛林规则”,从心理上难以接受残酷淘汰的激烈竞争规则,而愿意接受安定稳定的“均等规则”。在我们的政治思想中,自古流传下来的是“家人共荣”和“家国同构”的政治伦理,我们能够将政治与道德完美地契合在一起,我们的国家与社会并不是矛盾的存在,而是共生和共荣。我们并不把“多”、“大”、“新”和“快”就当成是“好”,我们追求“万物并育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的和谐境界。

  这些就是亚洲人的价值观,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过去我们曾经明白过,但现在模糊了。今天需要重新认识和重新明确。

  树立新的亚洲价值观,也就是要树立新的亚洲经济发展观和社会发展观。我们需要从道家文化中的“无为”,儒家文化中的“中庸”,佛家文化中的“静修”,以及其他很多亚洲传统价值理念中去寻求智慧。在过去数千年中,这种智慧已经融入到亚洲人的居家、摆设、服饰、餐具、饮食,渗透到了亚洲人的起居、进退、交往等诸多潜移默化的礼仪之中,也已演化成为亚洲人的书画、丝竹、管弦、舞蹈、戏剧、诗歌等艺术。

  亚洲人能够理解这样的智慧,看到这些,就会感到顺眼,听到这些,就会感觉顺耳,生活在这种氛围中便会感到顺心如意,工作在这种环境中,心灵便会找到归属感。

  在新的亚洲价值观真正成为我们各个国家所奉行的指导思想之前,假若金融危机明天来临,我们应该可以应付。但是,假若是失业危机、饮用水危机、粮食危机明天来临呢?亚洲人能应付得了吗?1970年世界上发生过石油危机,2006年油价也高达每桶70美元,亚洲人应付过来了;1997年金融危机,亚洲人也应付过来了;但是,假若明天的饮用水突然像今天的石油一样昂贵,粮食价格也像今天的

石油价格一样高涨,亚洲人口就业压力也像今天的石油局势一样处于战争边缘,亚洲人还能应付过来吗?

  如果依照现在亚洲经济的发展模式,像今天这样的土地消耗、大气污染和水资源污染,像当下这样,严重生产过剩却还不得不拼命生产,像今天亚洲人这样的加速折旧的生活方式,小孩提前早熟,中年人过早衰老,老人孤独无助,那么我们拿什么去抵御危机?!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尊敬的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全人类的亿万生灵中,有一半人的命运掌握在你们手中,亚洲的经济发展前途掌握在你们手中,假若危机明天来临,亚洲将何去何从?答案不在别处,也在各位手中。

  谢谢各位!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