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找到一把解开困惑的钥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 15:25 《中国商人》杂志

  文/ 华远集团总裁 任志强

  有人说中国没有经济学家,于是媒体就开始炮轰和否认中国年青一代的学者们,认为他们不但称不上是经济学家,并且是在打着经济学家的牌子招摇撞骗。但事实上真正招摇撞骗的是那些自认为有资格评论别人称不上经济学家的人,因为他们根本不懂中国的经济学。

  市场中有许多畅销的由外国人写的企业管理的书,我也读过许多,但能实际应用的却很少,原因不在于中国的企业家或管理者太笨,学不好这些在国际上很有效的管理理论,而在于中国的企业所处的是不同的一种制度环境与文化。再好的理论如果不能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就只能是梦中的“天书”。

  能称为是中国的经济学家的标准,并不仅仅在于能创造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的高深理论,也不在于能用国际上通行的经济理论来评价中国的经济与企业发展。而在于将先进的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在中国特定的经济制度与社会制度背景下指出一条能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健康成长的路,在于这套经济理论能让中国的企业家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企业、认识社会,找到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中国的问题首先在于企业的管理者是否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本身的问题,是否能正确认识企业家与企业所面对的环境。如果不能找到自己的病因,而生搬硬套他国的药方,也许不但治不好病,反而会治人于死地。这也正是外国的专家和他们的药方常常看不好中国企业的病的原因。

  每年一度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会上,我看到了张维迎教授《竞争力与企业成长》一书,一阅之下欣然不忍释手、顿解谜团,终于找到了一把解开中国企业家困惑的钥匙。

  多年之前我就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将华远集团公司60多名处于领导岗位的干部送去北大进行专门的培训。尽管这些干部中不乏高学历者,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回炉,让华远的整体管理队伍素质大大提高,也使企业在发展壮大中立于不败之地。

  华远也与张教授共同发起和参与了“中国企业论坛”,共同研究中外企业的管理案例。我没有一期缺席,也从中获益颇多。我之所以能无论多忙都不放弃任何一次的学习机会,正在于张维迎教授能将经济学高深的理论用浅出的方式与中国的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中国的企业家提供了更适宜的药方,告诉了我们在中国这个特定条件下的土地上如何让带有浓厚中国特色的企业从幼苗成长为大树。

  书中的一些文章与观念在过去的交流中我也略有所知,但几年前的理论今日仍然适用,则更证明其价值所在。问题恰恰在于几年的改革进程中,中国企业的内部问题和外部环境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我们仍在解决和重新认识企业的竞争与成长问题,仍然没有突破约束企业家成长的瓶颈问题,仍然在用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在探索和寻找企业的成功之路。

  市场经济的国家中的经济学家也许到今天也无法理解中国企业现存的制度环境,他们并不清楚中国经济制度改革中尚有许多非市场化的因素在影响着企业的生存,更不清楚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在影响着人们的观念与信任,企业内部的治理在受外部条件的约束,甚至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都在影响着家族企业的后继无人,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影响着人才的培养和继承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换一种思维方式,用中国式的方法来解决中国企业的未来。

  年青人帮老年人拿重物,本来就是中国扶老携幼的一种美德。但如果老年人没有约束年青人的能力,也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时,在缺乏信任的社会中,老年人无法知道这种帮助是否会变成“掠夺”,因此只好放弃这种帮助,宁愿承受重负。这种缺乏信任与责任感的条件下,甚至在一个家庭中,长辈临死时都不敢将全部的财产转移到子女的名下,更不用说能有完善的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制度了。张维迎教授正是用这种生活中最直观而简单的事例,阐述了一个隐藏在故事背后的经济学道理。

  改革初期,大量的企业靠寻找法律与市场中的缝隙而生存,但在改革深化、并与国际市场接轨时,这种靠钻洞而成功的方式则变成了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笼子,缺少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无法预测战略发展的未来,甚至想保持原有的利润都深感吃力,更不用说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了。于是产权制度、核心竞争力、品牌战略、治理结构都成为每个企业家都必须研究与关注的问题了。

  虽然每个企业家都有无限的抱负和雄心,但真正能使企业成长的则是极少数的,“百年老店”仍然是浮在天堂中的梦想。无数个为什么在各种论坛中无结论的争吵着,每个企业都在用交学费的方式和壮烈牺牲换取成功的经验。这些不但大大提高了交易的成本,也浪费了我们的青春,所有的人都希望能从教科书中找到一条捷径,以少犯错误、提高效率。

  我希望所有的企业家都能认真地读读《竞争力与企业成长》这本书。也许没有一本教科书可以解答企业所遇到的不同问题,但这本书却用了许多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告诉企业家,应该如何思考、应该如何努力和可以做些什么。它不是在教我们如何管理企业,却在引导我们朝一个方向去努力,也在推动着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的改革。

  中国经济学家的最大贡献并不在于向企业家讲述市场经济国家中的经济学原理,而在于用经济学的原理解释中国的特殊情况,并与实践相结合来解析中国企业面临的现状和提出对应的答案。如果有更多的中国经济学家和学者能为中国的企业家们提供更多、更好的观点,则将会更有利于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建设和中国企业的发展。

  一本有用的书才会是一本好书,一本能让人从读书中有所收获和收益的书才值得一读,而读书的过程能成为一种享受的书就更值得推荐给更多的人去阅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