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戏剧世界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5日 16:35 经济观察报

  李孜/文

  世界杯终于结束了,人们长出了一口气。倒时差的倒时差,刮胡子的刮胡子,消病假的消病假,找工作的也得利索点儿了(别不信,还真有人为了看世界杯辞职的)。这个六月,全世界的球迷集体做了一场梦,只是当一觉醒来,有人记得的多,有人记得的少。

  好像没有哪场比赛能让我们过目不忘,也没有哪位球星能让我们叹为观止。我们都还没看到什么精彩的进球精彩的比赛,世界杯就结束了。想想真挺遗憾。挠挠头,好像只剩下黄健翔三更半夜梦呓般的嘶吼,再挠挠头,还有齐达内最后时刻公牛般的奋力一顶。再用力想想还有什么?

  关于

世界杯的细碎的片断像一块块等待被还原的拼图,相比较而言,人们对决赛的记忆更为清晰。马特拉齐开场五分钟时制造点球,接着头球扳平比分,然后诱使齐达内的光头撞向他的胸口,最后还罚中一个点球。刚进了地狱,又被人从里面拽出来奉为英雄的马特拉齐,导演了自己身上的跌宕起伏,他是这届世界杯决赛戏剧性的最集中体现。当然得多亏有齐达内这样的好对手。当齐达内攻进点球后,很多凑热闹的球迷都在问同一个问题:什么是“勺子?”(脱离语境,这个问题听上去会有点弱智。)齐达内还制造了一个具备惊世骇俗潜质的头球攻门;最后则是那张一言难尽的红牌——最优雅的艺术大师一头撞翻了对手。

  被媒体断定无缘决赛的黄健翔低调出场,证明他仍是自己所说的“行业标准”;最不擅点球的意大利赢得了点球大战;踢球如绣花的法国人则只能黯然神伤。如果以精彩程度作为衡量世界杯的标准,这是一届谈不上专业的世界杯,却绝不缺少话题。

  早在我们还在为罗纳尔多是胖了十斤,还是看上去胖了十斤而争论不休的时候,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斌已经为我们下了定论。一口一个“肥罗”,听上去更像是称呼邻居四大叔他家那不成气的兔崽子。

  同样的不够光明正大,同样的足够才华横溢,为什么踩了人家要害的鲁尼能逃过指责,而领着裁判查看案发现场的C·罗纳尔多反倒被骂得狗血淋头?或许是因为人们早就认可了鲁尼伦敦街头小流氓的秉性,或许是人们从心里面更渴望看到精彩的足球,因此任何天才的离去都值得惋惜,哪怕他是一个流氓天才。

  “中了!中了!免费公仔……不要给其他人任何机会!伟大的挖宝行动,这一刻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不是一个人!”这个来自某聊天软件的系统信息,只是无数个黄健翔解说版本中的一个。文字、铃声、彩铃,方言版、摇滚版、宝宝版……这是一个BT的时代,黄健翔最大的贡献不是让我们思考解说员能不能表达感情倾向,而是创造了中国语文造句的一种新模式。我们有过娱乐韩乔生的成熟经验,多一个黄健翔算什么!

  我们如此热烈地期盼着给齐达内办一个热热闹闹的告别晚会,这种心情不亚于为心爱的情人准备生日PARTY。我们熬啊熬,他踢了七场我们准备七次,终于熬到最后一场了,他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只飞出一张红牌让我们目瞪口呆。也许就像罗大佑所唱的:“一声拜拜是简单三五字,一段暗示像风吹叶离枝,一幕报白换接引的城市,一场告别是永远的天意。”

  对于那段全民猜测的对话,马特拉齐说,我从来没说过齐达内是恐怖分子,对我来说,我惟一认可的“恐怖分子”是我十个月大的女儿。他还说:“我也没有问候他的母亲”。意大利《晚邮报》对此表示同意,因为马特拉齐在14岁时就失去了母亲。在真相没有最终水落石出之前,这个话题给人们提供了另一种方式,在世界杯结束之后的一段时间去回忆世界杯。

  ……

  什么是足球?英格兰的莱因克尔说:“所谓足球,就是双方苦战120分钟,最后互罚点球,并由德国人获胜的一项运动。”英国人对自己的点球能力深表遗憾,意大利人何尝不是如此。当意大利和法国一起站在点球线上,谁更可能赢下比赛?意大利人肯定心里没底。

  但是,谁更需要世界杯?

  是需要以胜利作为齐达内告别礼物的法国人,还是处于足球危机中的意大利?对于这个问题,有一种可怕的论调在悄悄蔓延。这种说法指出,决赛之前意大利夺冠军已经被提前内定。因为意大利夺冠将可以掩盖意大利足球目前面临的尴尬,避免对意大利足球进行毁灭性打击。因此,欧足联和国际足联达成协议。这个典型的阴谋论,其直接证据就是在决赛现场,为意大利队颁奖的是欧足联主席约翰松而不是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

  要么这是个最不值一提的话题,要么这是本届世界杯最重大的话题。也许多年以后,人们才能知道这届世界杯的可怕或者奇妙,但是现在,我们称之为戏剧。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