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下)
余华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3月版
余华《兄弟》的上半部于2005年推出,据说销量达到40万册,这在纯文学市场上是个惊人的数字,但此书在批评界引起了较多负面的评价,在对余华作品的评论中还是很少见到
的,究竟是大家对余华的期待太高,还是《兄弟》不尽如人意?也许只有通览全书,才能做出中肯的评价。时隔半年之后,《兄弟》的下半部推出,图书市场上依然火爆,宣传词称上半部“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命运惨烈”,下半部“伦理颠覆、浮躁纵欲、众生万象”。余华通过这上下两部书,试图把握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不同时代的特点,但他能否把握得住,他的叙述有什么特点,这部作品与他以往的作品有何异同,是否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些都是很值得关注的。(云雷)
《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流动》
许倬云 著 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1月版
本书是许倬云先生的博士论文。他运用计量社会学方法,在对先秦典籍娴熟的梳理中,将春秋战国天崩地裂的巨变和社会转型生动完整的展现出来。
社会的变迁首先体现为政治的更迭,国家权力的载体在时空维度上的根本转移是其表征。以天赐神授为政治信仰的国君先是被以家族血缘为组织纽带的贵族卿大夫取代,后者又逐渐让位于以政治军事才能及道德品质为地位基础的士。建基于血缘基础上的封建等级制度,在春秋战国的巨变下烟消云散;夏商周的礼法政教,也因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土崩瓦解而无所依附。国家转型自始便与社会变迁相伴相生,社会阶层的分化与经济型态、战争方式以及意识形态等各个环节互为关联。它们共同导致了“从身份到契约”的社会巨变,带来了思想上的空前自由和文化上的辉煌璀璨。宏观分析这一时期整个社会的变动,刻画出一部轴心时代文明变迁的通史,是本书最大的特色。(刘曙光)
《美国批判:自由帝国扩张的悖论》
丁一凡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
冷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2001年,随着布什上台执政,美国新保守主义势力对美国政权的影响日益扩大。美国将怎样面对未来的世界?美国的霸权能像新保守主义者希望的那样无限延续下去吗?为什么外国人对美国的霸权非常反感,而美国人却对此津津乐道呢?
正是抱着这种疑惑,丁一凡先生查阅了大量文献,接触了许多美国人和研究美国的欧洲人,写成《美国批判》一书。作者发现美国新保守主义对外扩张,输出民主,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新保守主义者正适时地利用了美国人的这些传统,调动起了美国人的某些知觉,才使这样一些被外国人广泛担忧、反感、反对的政策在美国却受到很大支持。我们只有更好地了解这些背景,才能理解美国人引以为豪的美国霸权的逻辑,才能更客观地看待及预测美国在谋求全球帝国的路途中遇到的困难。(李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