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商学院·随笔 > 正文
 

印度的生成和认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 14:15 21世纪经济报道

  曾 飚

  2005年,全世界都在讨论印度,而我对于印度的兴趣是在英国产生的。我认识的一位南非的黑人硕士,有一天他兴奋地告诉我,要签名支持缅甸被软禁的民主运动领袖昂山素姬。他的祖先作为劳工,从印度被贩卖到南非,而他自己在英国接受教育。这样的关系,常常给我极大的冲击: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好似国际政治的实验室,在世界范围内布下了诸多的历
史样本,等到有一天上演着不同的进化过程。有趣的是,在英语语境下,那些曾是英国殖民地的地区,常常从现代英国寻找理论和道义的资源,去争取殖民者忽视过的东西,比如民主、自由,曼德拉和甘地就是典型。

  在《产生印度》(Producing India)一书中,作者摩奴·戈斯瓦米博士(Manu Goswami)试图在调整这种Made in Europe的形象。在书中,她宏观地描绘了一个大的图景,强调了印度的本土资源。全书分成八个章节,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1857年,印度第一次独立战争爆发,到1920年,印度不合作运动开始。这不是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读本,它接近于一份阐述“国家空间”(National Space)产生的历史读书报告。作者在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之后,分析印度民族主义思想中的“印度”,是如何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互相作用下产生的。在理论框架上,戈斯瓦米博应用了法国社会学家Henri Lefebvre提出的“空间”概念。

  作者首先描述了在19世纪全球资本主义背景下,印度在大英帝国的殖民地经济体系中,日益成为一个纺织品基地。这个基地对于印度意义在于,全球分工系统把它和英国区别开来,成为印度人产生自我认同的一个经济条件。整整60多年的时间,印度作为一个代表南亚次大陆的地理概念,逐渐演变成一个经济实体,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

  什么最终定义了“印度人”?戈斯瓦米博士强调了来自印度传统的力量:“婆罗多”。婆罗多(Bharat)源自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一位印度君主的名字。19世纪印度民族主义者Bipin Pal宣称,“在英国人到来的很久很久之前,印度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在穆斯林到来的很久很久之前,她已经是一个社会单位。”

  第六章重点分析了“婆罗多”思想的复兴和传布。作为一种历史标志,它比吠陀时代要可靠,比莫卧儿王朝的穆斯林传统具有更深的本土基础。在这片宗教纷繁、风俗多样的土地,19世纪的民族主义者认为“婆罗多”是唯一一个可以把民众团结起来的概念。

  对于“婆罗多”认同的建立,却是一段非常有趣的历史。19世纪末,印度本土的历史学家积极在恢复婆罗多传统,创造了“婆罗多母亲”(Bharat Mata)的形象,表现为一位主司繁衍的印地女神形象。作者重点分析了印度历史学家Raja Shiva Prasad撰写《印度历史》的经历。在写作过程中,他既要恢复“婆罗多”的印度史诗传统,“采用传说,口述文学,宗教信条”来补救印度古代文献的不足,同时要符合英国历史学家的严谨的方法论要求,这种要求常常变成一种政治压力。在1860-1870之间,逐渐复活的“婆罗多”思想,通过教育方式,在整个印度社会传布开来。

  “婆罗多”作为一个充满印地传统色彩的概念,在独立过程中的展开,始终面临着印度社会内部的歧异格局。第八章结合抵制英货(Swadeshi)运动,分析了婆罗多思想与印度社会结合的历史过程。泰戈尔在1916-1917的日本和美国旅行之后,担忧极端的婆罗多思想可能导致的现代国家战争机器化。在印度内部,婆罗多思想与印度众多的穆斯林社团是相冲突的。此外,作为一种民族主义的纲领,“婆罗多”常常将民族主义领袖置于一些艰难的选择之中,比如温和与极端的民族主义立场。这种冲突在抵制英货运动的后期,日趋明显。在这点上,后来甘地被杀就是最终的结果。

  在全书结论部分,作者总结印度民族主义的基本元素:婆罗多思想,普世发展和国家独立之间的张力,法理社会下的非暴力运动。作者特别提到泰戈尔1927年前往东南亚,当时,泰戈尔开始寻求印度的“内在真理”,探索在泛亚的背景下,建立一个大印度的概念。

  作者反对这个富有超越色彩的乌托邦理想,她承认印度的产生是世界格局变换的产物。但是,婆罗多思想带有的浓厚的印地色彩,通过教育体系渗透到整个社会,日益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婆罗多的史诗性与印度的历史现实是有所区别,忽视了广泛存在的伊斯兰传统,印度内部依然面临着伊斯兰思想的挑战。

  Producing India:from Colonial Economy to National Space. Manu Goswami,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4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