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商学院·随笔 > 正文
 

启蒙与生意的隐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 15:50 21世纪经济报道

  吴淼

  “生意就是生意,即使它关乎启蒙。”

  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在第一章《导言:一部书的历史》中就充满自信地写道:“……问题可以层出不穷,因为书籍联系着极其广泛的人类活动——从捡破烂到传达
上帝的声音的一切事(P1)。”作为多年来从事欧洲文化史研究的学者,他发现书籍的历史背后隐藏着某种令人兴奋然而却几乎无人问津的主题。

  虽然,《启蒙运动的生意》仅仅是一部关于书的书,研究范围的时间跨度也不过25年(1775-1800),但作者显然发现了这种从书籍入手来研究文化历史的独特魅力。更何况,他选择的是影响欧洲百年的一部不朽典籍——《百科全书》。而作为18世纪欧洲最重要的法文出版商之一的纳沙泰尔印刷公司(STN),为本书的完成无疑提供了详实而珍贵的历史资料:“一个销售商的几封信所揭示的就远远超过一整部关于图书交易的专著(P3)。”而使作者感兴趣的也正是这多以牢骚和阴谋构成的非公共谈话。从这一线索,我们不但可以隐约了解到当时社会人们对启蒙的某种隐蔽的渴望(他们的数目正构成了出版商们潜在的暴利市场),而且还或许可以明白,官方政府的审查制度有时候并不总是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一部查禁史几乎意味着一部狡猾的思想史。

  我们或许还可以从中发现,历史的魅力往往在于那些学者准确论证背后的伟大欺骗。比如,书中提到勒布雷顿为商业和意识形态的“双重保险”,背着狄德罗清除了校样上的文字,使得后者在“失望和幻灭中完成了《百科全书》(P12-P13)”;再比如《百科全书》的说明书承诺读者,“到1754年底,将提供对开本的文字卷8卷和图版本2卷,总价为280里佛……但向订购者保证文字和图版已经完成了——尽管此时离狄德罗完成他的劳作还有20多年的时间……如果公众知道《百科全书》将有17卷文字和11卷图版,价格高达980里佛,最后一卷迟至1772年才能问世,这项雄心勃勃的事业就永远不会开始了(P11)”。无论怎样,每个人都似乎得到了他想要的:公众从《百科全书》中学会了发现词条中的隐义,以便及时更新他们的世界观;出版商在无休止的商战里获得了天文数字的利润;政府官员、工场主、印刷商也成为这数百万里佛产业的受益者。

  这就意味着,由于狄德罗的不满与失望引起的版本之战,以及出版商对意识形态的谨慎,使他们必须从一开始就要明白,改变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从来就是危险的事情。他们所要做的只是把自身的利益损失减少到最小,从而不至于招来没必要的没收与查禁——这也是即便在拥有特许权的情况下谎言依然大量蔓延的时期。不论是庞库克还是其他出版商,他们在一个尚未成熟的贩卖思想市场中,如果想要赢得最大利润,就需要把最卑劣的手段隐藏在堂皇的目的之下,同时还需要得到政府当局哪怕是一丝一毫的袒护与默许。

  于是我们在这本书中就会看到,斡旋、行贿、妥协是如何在该书中占有大量篇幅的。在1778年,当他们已经品尝到了这种意识形态下的羔肉时,难怪乎STN致庞库克的一封信中,前者按捺不住的狂喜:“出版界未曾有过的最好的(生意)(P167)”——即便我们不能肯定《百科全书》是1789年之前最挣钱的生意,我们也有理由认为它是那一时期为数不多的暴利产业之一。在达恩顿的这本书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人类在利益驱使下的种种阴谋与狡诈,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也发现了文化历史中的结构隐喻。作者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表面上的书籍排版、印刷、传播以及由此引发的再版、盗版等环节,向我们这些现代商业社会中的读者展现了更为原始的商业冒险、混乱而复杂的社会分工和资本主义初期资本积累的秘密。

  达恩顿还善于从一个人物与他的事业中找到与历史研究相关的信息脉络。在第九章《百科全书主义、资本主义和革命》中,他提到那个死于1798年的伟大出版商庞库克——“在旧制度下他惯于见风使舵,1789年他是一个爱国党人,君主立宪时他是斐扬派,恐怖时期他是雅各宾派,热月里他是热月党人,拿破仑崛起后他又是一个波拿巴主义者(P482)”,他的这种政治骑墙,从侧面也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具有戏剧性的,它也正是由于启蒙运动的结果)对各种秩序(自然也包括商业秩序)的侵扰。虽然他在晚年极力想挽回商业上的失败,但无限的联合与妥协已经基本丧失了那个依赖特权而存在的旧秩序下的行业特征。

  在这本你任意翻到某一页都会看到数字、利润分配的书中,你同样也会注意到达恩顿那优雅的文笔。他是如此地关注历史当中的细节,以至于有时候我们会误以为在阅读一本小说:“……人们可以通过水印追踪到有独特造纸风格的特定的作坊;也可以挑出一小段丝线,它来自绅士们的内衣裤或者女士们的衬裙(P509)。”也正是由于作者这种独特的书写风格,使该书具有了科学精神与想象力的完美结合。但他始终没有忽略关注那个作为推动欧洲文化历史的动因,他会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引导着读者去思考每个时期开头的历史学意义,因为历史总是具有讽刺意味地在新秩序到来时享用那个它所戮害的结尾——由于某种利益原因而偶然带动历史车轮的社会个体,有时候却会被他所改变的社会秩序吞没。这恰如本书中作者所描述的那样,“当新的新闻记者攻击《方法百科全书》,说它是‘中世纪的’时候,庞库克如何保卫他的纪念碑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