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商学院·随笔 > 正文
 

正常的争论 畸型的心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6日 09:54 中国财经报

  白云乡

  春天,万物复苏。连吵架都显得那么有生气。最近,中国娱乐圈中关于《一个馒头引起的血案》、关于郭德纲的相声、关于电影《霍元甲》的争论闹得热火朝天,媒体助阵、网友参与、对簿公堂、街头巷议,一时间沸沸扬扬。然而,只要我们对这些争论与官司稍加分析,恐怕都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存在着某种畸型的心态和畸型的评价。

  中国的傲慢与偏见

  先说《一个馒头引起的血案》。这件事再明显不过是侵犯知识产权,陈凯歌维权亦属正当。谁曾想,如此明白无误的事情竟会招来那么多抱打不平的声讨。大报小报一律摆出同情弱者之姿态,寻章摘句、强词夺理,为侵权者百般辩护解脱。更有甚者,干脆网上签名,以期人多势众,让陈凯歌动弹不得。出现如此“怪事”的真正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就是陈凯歌先生平日里对诸位“娱记”多有不敬、谈吐多傲慢、举止多乖张。加上《无极》本身在市场运作过程中自吹自擂以及中不中西不西的怪异风格,不招人待见。到如今,人缘不好的陈导自食恶果,弄得几乎没处说理。不过,情与法毕竟是两码事,同情弱者不等于法外开恩。由此,倒充分暴露出我们舆论界的情绪化弊病和法制观念的欠缺。“有自由,就有法律”———知道这话谁说的吗?老黑哥,黑格尔!一个馒头没有引出血案,反倒演出了一场中国版的《傲慢与偏见》。

  谁来继承英雄豪气

  再说《霍元甲》。恐怕多数中国观众己经很久没看这种让人血脉喷张的电影了。一则因为勾起了爱国情愫;二则是李连杰用的是真功夫;三是情节合理又充滿哲理;四是虚构的爱情戏清清爽爽。难怪《霍》片在香港澳门公映时,不少观众热泪盈眶大声叫好。就是这样一部好影片现在却面临着霍家后人的起诉。理由是:一“诬”霍家滿门抄斩;二“诬”早年霍元甲是个只会喝酒打架的蛮汉;三“诬”霍元甲有一段与盲女之恋情。因此,该片便“极大地歪曲”了霍英雄也“极大地伤害”了霍英雄之后。不过,说实话,普通观众与霍家后人的感觉完全不同。他们看完此片说的最多就是“真捧”“解气”。至少那些指控,老百姓更是觉得莫名其妙。怎么,霍元甲天生就是个英雄,不能有个成长过程吗?他不能有爱情吗?死了两个人就是滿门吗?霍元甲无兄弟姐妹无叔舅姑姨吗?拍出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英雄之后反不觉光荣,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出自何处?看来霍元甲的血脉基因可以延续,但他的英雄豪气、天地正气、处世大气却荡然无存!

  “国营”相声的反击战

  最后说说郭德纲。本人近十年来,每天早晨必听电台的相声节目,总的感觉是越听越乏味。事实上,从越来越多的段子被电台反复播出的情况看,相声的确日渐式微。不久前,我郑重其事地到民族宫,花几百元买了张相声晚会的票。我对自己说,这次买票听相声,算是对得起相声了。如果不好听,就要与它“告别”,如同告别令人气恼的中

国足球一样。我想,与本人有同样看法的相声迷绝不在少数。

  就在我等暗下决心欲与深爱的艺术挥泪告别之时,忽然冒出了郭德纲,他和他的德云社让人又在笑声中重新看到了相声的希望。然而,仅仅过了一个多月,郭德纲就开始惹上了官司,还被扣上了“迎合庸俗低俗”的帽子,一些人还“挖”出了他以往道德上污点人品上的毛病……看来,一场“国营”相声对“民营”“个体”相声的自卫反击战己经打响了。其实,对相声来说,笑声就是市场。不管你是何方神圣哪路英雄,赢得观众的笑声就是“硬道理”。郭德纲的确应不断提高水平向一个更高的艺术目标冲击,但我们的“国营”相声难道不应该改改自己又懒又傲又娇的毛病,试着通过文化产业化取得良好的社会经

  济效益吗?更有意思的是,当有些人在明里暗里讥讽郭德纲低俗媚俗时,他们是否知道这也是在讥讽爱听相声的基本听众与观众?真逗,都到了21世纪都到了博客时代,还有人在告诉老百姓,哪种笑是健康的哪种笑是庸俗的。担心老百姓不会笑就像担心农民不会种庄稼一样。这恐怕又是一种畸型的老爷心态吧。总之,现如今谁也别想“垄断”笑声,那种只想独霸舞台剧场电视,继续吃“霸王餐”安生饭的时代己经快要结束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