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非凡少年选拔凸显中国创造力教育缺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 15:29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9月27日电 (记者吴晶) 10岁女孩韩乐一直因为成绩平平而感到压力,但在参加完中国科学院“未成年人潜能测试”实验后,她和陪同参与的妈妈惊喜地发现:原来她也可以被称为“非凡少年”。

  27日一早,在北京高碑店中心小学就读的韩乐与四名同学以及他们的父母一起参加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栏目的《非凡少年》节目。这台节目并非普通的少儿节目,而是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年自主研发的“未成年人潜能测试”搬进了演播室。

  在节目中,专家们从数千道潜能测试题中抽取相关题目,重点测试6岁至9岁、10岁至14岁孩子的语言能力、空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部分测试中,孩子在单独的房间完成测试,家长则同时完成对应的题目。

  在空间能力的测试中,一道图形辨认题5个孩子中有2个孩子答对,而5名家长却只有一人答对。当家长们被告知这道题在大学生中测试只有10%的人可以答对时,家长们都对孩子的空间能力表示惊叹。

  组织该项测试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刘正奎说,语言能力和空间能力分别是孩子语文和数学学习的基础。未成年人空间能力的平均值为4.5,但这5名孩子中,韩乐的分值已达到11,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可以胜任建筑师或数学家的工作。

  “以往只知道孩子喜欢美术,善于做手工,没想到孩子的空间想像力这么好。”韩乐的妈妈告诉记者。

  刘正奎说,孩子现有的学习成绩与他们本身具有的潜能不一定成正比,一些在传统观念中被认为平常的孩子其实具有非凡能力。

  他举例说:爱因斯坦小时成绩奇差,被学校要求退学,他妈妈把他带回家自己教育,最终证明了这位大师的确智慧非凡;居里夫人的两个孩子分别喜欢科学和艺术,她就因材施教,结果前者与她一样摘取诺贝尔奖,后者则成为画家和钢琴家。

  “由此可见,正确认识未成年人的潜能,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学习知识,保护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刘正奎说。

  然而,如何认识和开发未成年人的潜能,却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中国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一位姓李的博士说,中国虽然在过去20年在儿童智力测量、儿童认知能力和创造力测查以及超长儿童鉴别等研究领域实现了自主创新,但创造力教育的实践仍与欧美国家存在差距。

  在《非凡少年》的节目中,事先通知的演讲题目会临时由《假如我是班长》换成《假如我是市长》;孩子们要用舞蹈表现一只飞翔的小鸟或外星人的世界。在专家眼中,一个吹萨克斯风走调的孩子如果能够即兴把快乐的曲调吹出哀伤的感觉,他就具有非凡的潜能。

  大风车栏目的制片人马知渊表示,《非凡少年》通过电视的互动功能普及创造力教育,使人们不再忽视“平凡”孩子身上的亮点。(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