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培训关键在于需求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9日 17:52 《培训》杂志

  顾彦:培训关键在于需求调查

  文/袁林 本刊记者

  作为西门子终端通讯设备有限公司的培训经理,顾彦对于培训最大的体会是:培训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做好需求调查,没有调查就不会有针对性的培训,更谈不上培训效果。

  虽然在企业从事培训不过五年时间,但顾彦之前在教育行业的经历给了她很大的启发,那就是深刻体会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进入企业做培训后,她惊喜地发现,自己选择了一个可以为之终生努力的黄金职业。“再没有比这个更适合我的职业了。”她说。

  得意之作:“卧底实践”打造培训体系

  初入行业,顾彦也没有经验和资源,她到处去参加培训师课程,参加各种论坛和沙龙,与老师和同行交流,虚心请教,像海绵一样吸收。听多了渐渐有了比较,再后来就主要听主打老师的主打课程,一边听一边思考:“如果是我,我怎么去设计?之前要做什么准备?课后如何评估……

  两年后,顾彦已经成长为一个专业的培训人员,她能自己开发适合公司的课程,讲精彩的课,并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培训理念:培训关键在于需求调查。

  很快她被猎头公司挖到一家香港服装贸易公司做培训主管。那时候公司还没有培训部,顾彦从“光杆司令”做起,到她离开时已经建立了有五六个人的培训团队。在这家公司,顾彦留下了至今仍得意的财富:她为公司建立的培训体系沿用到现在。

  这一切都得益于她的培训理念,得益于对公司培训需求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进入公司,顾彦并没有急于开展什么培训,而是去了最基层最前线的部门——销售店铺,她在那里工作了两个多月。

  “我至今仍感激当时的老板,他能在一开始同意我的要求,给我这样的机会。当然,我对老板说:‘你放心,我绝对和其他人一样,做一个真正的店员那样’。”

  顾彦从店铺见习生做起,了解这个岗位需要什么,店长实际能给予什么,还缺什么;接着是了解一般店员的工作,看她们掌握了什么,受到过什么指导,哪些方法是好的,哪些不好,好的技巧是否可以共通,是否可以通过培训得到。然后,跟资深店员谈,看她们是否具备管理知识,销售态度和销售理论是否有问题;最后,顾彦做了一个多月的店长,看店长到底需要什么支持。

  那两个多月,顾彦不但收集了大量案例,还了解了公司经营服装的每个品牌和其中的文化内涵。调查做完后,一切需求都清楚明了。开设培训课变得很简单,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能否适合需要。

  顾彦还去了香港总部参加培训课程,很认真地“偷”了些资料回来。她仔细研究那些培训课程,发现有些适合公司,有些不适合,有些可能将来会适合,分析后进行了相应改变。

  做好了所有准备工作后,顾彦开发了入职培训、产品知识培训、销售技巧培训、店铺管理培训等课程,并借鉴香港公司的经验,设计了导师训练模式,公司店铺销售变得规范,销售人员状态发生了极大改变,一些资深销售员顺利成长为店长。

  后来,顾彦招到新的培训人员,也必然让他们去店里工作两个星期,再学习培训业务体系。从一开始的完全空白,到后来经过一年时间建立一整套体系,并且正常运转,这让顾彦极有成就感。

  西门子历练:需求调查打破培训陈规

  “过去的成功经验很重要,创新更重要,它会带来新的让人眼睛一亮的东西。即使是循规蹈矩不轻易被打破的

500强企业,如果你创新足够好,也是可以打破常规。”

  2005年11月,工作上小有成就的顾彦被挖到了现在的东家——西门子终端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出任培训经理一职。

  这是一个有着150多年历史的庞大的企业集团,管理机制成熟完善,顾彦所在公司作为集团中的一员,秉承整个系统的管理方式,每一个新进的人员更多的是继承现有,做些缝缝补补的工作。

  公司中高层的培训,一般在西门子管理学院完成。在学院里,西门子集团的众多子公司管理者,以学习公共课程和相互交流的方式接受培训。公司的内部培训大多只针对普通员工和基层主管进行。

  那种构架一个企业培训体系的大手笔之作不可能再现,顾彦也不太可能改变西门子培训现状,怎样才能把培训做得叫好又叫座呢?顾彦又拿出了她的致胜法宝:需求分析,区别对待。

  一番调查和分析过后,她发现,公司的培训不但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有需要改变的地方。比如,对培训的认识,有的部门出了什么问题都来找培训,认为是员工没培训好,“这只会让培训变得混乱,如果不清楚员工到底需要什么,问题是无法解决的。若有员工表示工作累,你必须分析,是工作量太大,还是时间没有管理好?或者是心理疲惫?工作量是岗位设置问题;时间没有管理好,则可以进行相应培训;如果是心态不好,可以给他减压,或者干脆建议他回去休息。”

  顾彦把培训目标锁定为提高效率和收益,重点放在过程的完善上。对培训需求的调查,顾彦使用的方法主要有:到工作岗位上去观察;发调查问卷;跟主管沟通了解;使用能力差距表格测验;请神秘顾客发现问题;根据每次培训后的评价,分析存在需求,等等。

  诸多方法中,顾彦觉得最有用的还是直接观察法。“发调查问卷,真实性有待考察,有人会敷衍了事;主管从个人角度看问题,则可能存在偏颇;各种专业表格能分析出来的效果有限。实际观察才是最重要的。”

  需求调查之后,就是针对性的培训,这些针对性甚至可以细分到年龄,如年纪大的员工侧重分享经验的培训,年轻的就侧重实际操作。公司常规的培训课程有十几门,包括了入职培训、产品、陈列、销售技巧、礼仪培训等,平均每月进行三四次,销售培训则每周最少一次;主管级别的“主管作坊”,则季度举行,每次有一个主题。员工若想晋升,必须学完一定的必修课。

  针对性培训的一个例证是,顾彦电脑中保存的课程经常是好几个版本的。因为根据实际反馈,她常常会将课程不断升级或者改变,从最初的版本到02、03版,升级最多的一个课程,如今已经到06版了。“因为不同的人需要不一样,如果不更改,炒冷饭,结果只会把培训者炒掉。”

  正因为此,顾彦很少到外面请老师培训,外面虽然有精彩的课程,但讲到最符合公司,还是自己开发的课实在。

  顾彦方法论:沟通是了解需要的保证

  作为培训经理,顾彦并不归属于西门子的HR部门,她直接向公司运营总监汇报工作。上司的支持让她得以毫无障碍的开展工作,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最耗她时间和精力的,就是沟通和协调。

  “培训部门只有成为公司人际关系最好的部门,才能最大范围得到信息,分析真伪,挖掘出话里话。我平时会抓紧一切机会,包括吃饭的时间和员工聊天,周六周日还会去店里看。”公司外面销售团队有一两千人,顾彦基本上看见人就大概知道是哪个店的。

  顾彦所下的另外一个功夫就是怎么说服人。“比如,有时员工要学,但部门主管觉得没必要学,会导致工作没人做,这时就要跟主管沟通,让他相信学后效率会提高,会更规范。”

  为了保持跟培训学员的交流,顾彦一直坚持自己讲课。开发的新课程,都是她自己先去讲,讲一个模式出来,其他讲师继续。“培训经理不去上课就没有讲师感觉,对培训也没感觉,离学员会越来越远,离部门也越来越远,无法把握现在状况如何,也不可能规划好将来的培训。”顾彦说。

  顾彦不但自己上课,还带动其他人,如相关主管、资深员工去上课。她说,这也是一种沟通,沟通使人们彼此间更加了解,更加信任,也提高了整个团队的协作能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