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财富管理学院的中国学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 10:39 中国经营报

  7月23日,又一批来自中国的客人入住新加坡龙都酒店。这40位中国游客虽然随某旅游团而来,但将要驻留两个星期之久。

  事实上,这批特殊“游客”来自中国建设银行(0939.HK),中国最大的国有银行之一。他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来“亚洲财富管理中心”取经,接受新加坡财富管理学院的私人银行业务培训。

  “杂科医生”式培训

  “这是我们迎来的第一批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私人银行课程学员。”财富管理学院执行董事兼总裁黄安妮告诉记者,这批学员大都是总监或者总经理,来自建行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分行,大多分管所属分支机构的高端客户业务。

  据黄安妮介绍,此次建行的培训是为期两周的认证培训(CertificateProgrammer),内容既包括私人银行产品及投资的“硬技能培训”,也包括销售及客户关系管理等“软技能培训”。前者包括公司金融、

资本市场活动如
新股发行
(IPO)、管理层持股计划(MBO)、固定收益投资、货币市场投资、私人股权和风险投资、不动产投资和REITS、对冲基金、信托、税务规划、保险、信用及风险管理等课程;“软技能培训”则包括深入的客户关系管理、销售谈判技巧、建立高效的客户网络和客户转推荐技巧等二十多项课程。

  “培训讲师大都是来自花旗银行、瑞士银行、瑞士信贷和对冲基金公司的专业人士。”黄安妮说,“除了课程讲授形式,还有团体互动、案例研究和实地考察等,希望他们通过学习成为一名见多识广的专业‘杂科医生’。”

  “昨天刚刚上完对冲基金课程,老师就是一名专业的对冲基金经理。”来自建行湖北分行的一位经理兴奋地对记者说。

  谈到此次培训,建行高端客户部副总经理应红对记者表示:“这次还只是私人银行业务的初级培训,偏重于理论。授课老师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比较有收获。”

  竞争无处不在

  师资阵容强大,但是否会因为培训讲师与学员之间实际是同行,存在竞争关系而有交流障碍呢?从实际的培训过程来看,老师们的“无私奉献”也是有限度的。建行一位客户经理说,培训美中不足的是,“涉及具体市场操作的核心技巧,他们都有所保留——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未来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据了解,除了这一批私人银行的短期认证班,建设银行同时有另外一批员工在接受新加坡财富管理学院的硕士班项目培训,为期一年,每人学费高达24万元人民币。

  事实上,除了建设银行,其他中资银行都曾到新加坡培训取经,招商银行(600036)等都曾组团来新加坡参加不同形式的内部或者合作培训。据了解,中国银行(3988.HK)和苏格兰皇家银行合作的私人银行合资公司人员培训,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还未正式获批展开,各银行大都还停留在投资咨询建议阶段,但应红和建设银行大多数学员的感觉是:“这一步迟早要走,早走比晚走好。”

  本版报道均由本报记者胡安胜采写本报记者:胡安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