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有田
近几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企业数量的大幅度攀升,带动中国培训教育产业的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从事培训的机构多达几万家,接受培训机构服务过的企业也高达几十万家。清华、北大、人大、复旦、南开等国内重点高校的教授们也承担了社会培训机构的主流角色。培训业的发展确实为企业高速发展时期人才提升技能、开拓视
野、规范管理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随着企业职业经理人队伍素质的提高和企业需求的差异化,企业对于利用外部机构进行企业内部培训的实效越来越不满意。企业处于管理团队素质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而巨额培训费用支出收效甚微的两难境地。
原因有二:一是企业缺乏系统化培养人才的战略思维,没有系统的人才培训和人才开发规划,甚至对自身培训的真正需求不清楚,往往跟风而上;二是企业对培训的定位和认识不足,没有将培训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其它系统有效的结合。孤立地在做培训,认为培训就是请老师来讲讲课,员工的素质和技能就提高了,缺乏培训后的跟踪、督导和知识转化。因此说,培训界流传一种“三动”说法,即老师在台上讲的很激动,学员在下面听的很感动,回去后就是不动。
其实企业借助外部机构请专家教授讲课,只要能达到开拓视野、转变观念、形成共识、掌握最新的理念、方法和工具等目的,能让管理者们有共同的沟通语言,从而有助于企业内部的自我学习和管理规范就已足亦。至于如何才能提高培训后的实效性,也就是怎样将培训理念、部分工具和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我想,企业在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系统进行人才培养规划的同时,还需要在具体的培训工作后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培训前,人力资源部门应该提前发放学习提纲,动员和倡导各部门员工预备学习,通过学习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参加培训,不能为了培训而培训;
二、每次培训课程结束后,各部门应该结合实际工作不定期组织专题研讨,消化学习内容。也就是说培训后一定要结合实际工作有所行动。怎么行动呢,那就是各级主管要牵头开展工作研讨,在工作中与部属们共同消化培训知识点。如:人力资源部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管理培训,就企业如何开展绩效管理、绩效指标如何开发、考核体系如何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如何构建等专题展开讨论,也可以邀请公司高层、关键部门经理共同参与。生产部门、财务部、采购部门均可针对财务管理课程专题,就企业成本控制、会计核算、成品、半成品管理等以及各部门如何树立正确的财务理念等专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这样,培训才可以真正落到实处。
三、每次培训课程结束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都应该跟踪培训效果,牵头组织进行相关的考试,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学习效果,有利于转化知识。
四、借助外部机构培训的同时,企业各部门应该建立学习的机制,除了参加人力资源部、外部专业机构组织的培训外,各部门应该形成自我学习的机制,就是以部门为单位,围绕管理基础知识、技能和专业进行工作交流、沟通,开展读书、先进经验介绍、参观、观摩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
总而言之,企业团队培养是个系统长期的一项工程,团队培养的方式也很多,培训只是团队培养的方法之一,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整合和利用培训资源,紧密结合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有针对性地培训活动,更将有助于绩效提升。
作者系中圣国脉管理咨询公司高级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