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帆:中国终将改写西方主流经济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3日 14:21  人民网

  杨 帆

  1929年—1933年大危机打破了自由主义经济学,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再次打破了“市场经济均衡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不能再窃据“主流”地位。而中国现代化的成功,终将改写西方主流经济学

  后发现代化大国赶超西方,在对抗中完成同样的原始积累任务

  历史与文明发展是有一般规律的,西方文化是近代社会的主流,因为他们用武力征服了世界,他们确定了技术发展路径,所有民族和国家要想不灭亡或者不被边缘化,都只能向西方学习,走西方现代化道路,谁也不能脱离以原始积累方式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就是普遍性。就特殊性讲,原始积累有三种方式:西方的殖民掠夺,发展中国家的依附型发展,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中国早期以依附型方式学习西方,但发现西方不允许我们强大,应用经济自由主义不能成功。我国以国家为主体实现原始积累,以对抗西方的形式,完成了与西方相同的历史任务。比起西方的原始积累,我们速度更快,且为内部积累没有对外掠夺;比起发展中国家,我们效益更高且有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中国工业化原始积累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如果以苏联计划经济为一般性,中国计划经济也很特殊,人口资源比例远低于苏联,计划经济没有苏联完善,也没有那样僵化和刚性。即使在中央计划体制中也留有 30%的缺口,要求企业自筹,自筹是市场经济的易货贸易。至于地方政府和农村,计划经济更是远远不能覆盖,因此改革才有可能从薄弱环节发动。

  就经济理论而言。中国经过了从苏联政治经济学向西方经济学的转变,但在实际操作上,始终没有脱离自己的独立轨道。毛泽东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打破了斯大林晚年的僵化模式。孙冶方的“计划价值规律”,第一次试图把计划建立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陈云提出“鸟笼经济”概念,坚持四大平衡。陈云经济思想对于中国和转轨国家而言,其意义不下于凯恩斯之于西方经济。

  转轨经济的文化特征,依靠传统智慧实现渐进改革

  市场导向经济改革的实质是把计划经济积累的财富变成现实GDP。改革开放初期,大家都是“泛自由主义者”,经济思想的主流是西方新自由主义和新制度学派。丰富多彩的过渡形式,显示了中国文化的兼容性与开放性。每逢革命和改革的启动期,我们都要批判传统,而在改革方向确定,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以后,传统文化就成为现代化的有益补充和表现形式,以弥补西方模式的不足。比如带有家族性的民间企业,在改革初期弥补了社会信誉的缺失;地方政府与管理部门的独立利益与行为,使中央政策的执行带有灵活性;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位,在相当程度上发挥了教育和社会保障功能;东方式节俭使长期高储蓄和高投资成为可能;而文化的凝聚力,则有力地平衡着市场经济初期出现的金钱至上和道德滑坡。

  最使西方人士目瞪口呆的是,价格双轨制,一系列改革采取先突破后规范的路径,甚至先发展企业后明晰产权,这些按照西方价值观念属于无法治的乱象,竟然成为中国渐进改革平稳过渡的形式。人民币至今没有正式宣布自由兑换,但是在深圳和香港之间则一直以两币流通方式,保持着自由市场与市场汇率,兼顾了经济效率与宏观稳定,经过20年演变,终于使人民币成为独一无二的,法律上不宣布自由兑换的,实际上能够出境的亚洲强势货币,开始了静悄悄的国际化过程。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一枝独秀,西方已经有人提出,要以“北京共识”取代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如果这次再能一枝独秀,那么中国经验就具有 “普世价值”。 中国的现代化不仅解决自身问题,其基本原则将解决许多按照西方价值观念根本就解决不了,甚至不断被恶化的人类矛盾。

  权力靠近市场又干预市场,以政治优势推动改革又保持稳定

  世界三大思潮,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长期所谓的“左右派之争”有共同错误,就是把权力和资本对立起来。自由主义把权力看成万恶之源,把所有成就归结为市场机制,反对一切国家干预。左派则完全相反,认为资本主义是万恶之源。其实在中国改革30年中,权力与资本是共同发生作用的,其成就和弊病都来自于二者的结合。

  我认为中国改革的出发点是权力。中国计划经济造就了一个政治经济文化高度一体化的权力体系,如果权力反对市场,那么改革就无法推进,如果权力瓦解就是苏联结局,市场蜕化为黑社会。中国改革的特殊性在于“权力靠近市场”,使市场改革和经济发展大大加速。最为明显的就是:在没有财产可以抵押时,各级单位的行政权力承担了贷款的抵押和担保功能;而压低拆迁成本和一系列政府措施,才造就房地产高潮。这样的发展,仍旧带有一定资本原始积累性质,不能完全归功于市场机制。

  弊病是随之而来的,这就是权力的分散与扭曲市场,寻租,特权与腐败,这是下一段必须纠正的,权力与市场一定要分开,民主与法治一定要建立。但我们应该正视这一段权力与资本结合的历史,不可因为事实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念和理论教条就任意裁剪和解释,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把一切错误归于对方。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破产。凡是按照其“金融创新”思路的;凡是只消费不储蓄的;凡是按照“静态比较利益”搞自由贸易积累巨额美元的,如中国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国家外汇储备,无不遭受重创。

  中国之所以最为幸运,是因为我们没有放弃外汇管制,金融衍生工具也不发达,没有卷入那一比三十的杠杆赌博。中国的运气在于我们总体发展落后且不平衡,有庞大的潜在需求。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启动内需,出口转内销和出口多元化,特别是加速技术升级,将弥补劳动密集型依赖于美国市场的窘境。而国家工程和农村建设,将吸收更多的就业,政府的作用仍旧不可忽视。

  中国的政治优势在于有长期集权传统,政府控制能力强,有经验。只要不改变现代化导向,不改变市场机制的社会基础,不发生基本的判断错误,那么在发展中特别是危机期间,稳定能力肯定高于西方国家。大跃进以后中国经济濒临崩溃,只用三年时间就基本恢复,措施是以定量供应压低消费,以行政力量大砍投资,2600万新进城的农民回乡。这在西方社会是不可思议的,他们已经形成了刚性利益集团,只能向外国转嫁危机。当然,民主是需要的,其意义在于制约精英腐败,监督政府行为。

  1929年—1933年大危机打破了自由主义经济学,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再次打破了“市场经济均衡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不能再窃据“主流”地位。而中国现代化的成功,终将改写西方主流经济学。

  目前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改革不能走老路也不能走邪路,改革要注意公平,开放要注意安全。正确总结中国现代化,包括原始积累和改革开放两个阶段的经验教训,非常重要。理论的成败不在人多,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因此发展理论需要思想的自由,目前要打破新自由主义的垄断。理论的胜负在于其假设前提能否符合现实,并在实践中获得成功,这才是实践推动理论检验理论的真实意义。中国现代化的成功将使世界主流经济学和其他理论,更多地带有中国特点,是毫无疑问的。(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