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从历史看企业如何变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1日 20:12 经济观察报

  方军

  在《历史的拐点: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中,马立诚讲述了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13次改革进程,从商鞅变革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从张居正到近代洋务运动。他试图通过这些悬念迭出、惊心动魄的精彩故事描绘中国改革史的轮廓,马立诚想探寻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传统历史上渐进的变革大多未能成功?

  当然,在这里我们读这本书时是从企业或商业视角来看这些历史上的变革和人物的:历代变革中有多少失误,商业环境里就有成千上万倍失败;历史人物里有多少种意气用事和愚蠢昏招,商界人士只会有更多;历史里有多少次推翻变法成果甚至大幅倒退,在企业里会几千万次。

  我以为,从心理学上讲,变革之难,在于它必然触动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因而会招致强烈的反对;全盘推翻之易,在于它先剥夺人的利益,让他们以为已经失去,如若侥幸少失去一些,他们反而会很庆幸。深谙这一道理的企业,比如华为,在需要大变革的时候,往往会采取全员辞职重新上岗的做法。

  但全盘推翻毕竟不是可经常使用的方法,也不是最有效的方法,真正持久的方法依然是改革。在商业中,从正面讲,渐进改革能够让企业平稳发展,能够留住员工;从反面讲,绝大多数企业,都无法经历住一次大失败,它意味着企业消亡,而全盘推翻至少有一半的可能性是大失败。

  历史学家余英时曾经说,中国近代思想史是一个“激进化的过程”(Processofradicalization),这部分可归咎于这样的情形:“在没有现状值得维持的情况下,就只有另外一股力量,就是激进化的力量拼命发展。”这可能正是中国近代悲剧的思想根源。对较为长久的商业与相对而言生命短暂的企业而言,出路都是找到一种“值得维持的现状”,然后在这个范畴之内调整与改革。

  看马立诚讲述的历代变革故事,最深刻的二字是“妥协”,成功与失败都系于此。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成功,正贯穿了妥协精神。马立诚这样讲述赵武灵王妥协的故事:“用柏杨的话说,换一下衣服嘛,没有实质性的利益损害。赵武灵王下个死命令不就成了?他不是这样,而是亲自跑到不愿意改服装的大臣家里,苦口婆心劝说,嗓子都说哑了。大臣觉得君主都亲自到我家来了,整天说服我,给足了面子,也就顺水推舟同意了。做了这些工作,才把换衣服的事情推展开。”

  这个故事里面,赵武灵王是强势,强势者的妥协往往能推动变革。企业里面的变革,大多数改革者也是强势,因为如果不是董事长、CEO、大股东或有实际影响力者,很难启动变革。

  不过,无论在历史还是在企业,都有改革者相对弱势或势力相当的情形,此时关于变革的思考就应该关注一下雷颐的观点,他说,改革成功需有两点,“一是要有足够的权威,我搞改革侵害了你的利益,你也没有办法反抗我;二是如果权威不够,就得有足够的补偿,我剥夺了你的一部分利益,给你补偿。”很多企业变革的失败,就在于企业领导者未能在形势较好的时候就行动,而是到迫不得已、自己权威削弱、企业明显衰落的时候才开始,贻误时机。

  要言之,从中国历史中的变革故事中我们看到的企业变革启示是:第一,企业的最优选择是在 “值得维持的现状”基础上渐进变革;第二,变革的时机是在有足够的权威或交换的条件之时,是在兴盛之时,而非衰落之时;第三,变革的操作层面的核心智慧是“妥协”。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