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撒切尔政府的胜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5日 01:08 21世纪经济报道

  梁小民

  如今,当弗里德曼以94岁高龄去世时,市场化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主流,并促成了世界经济的繁荣。但退回三十年,世界正处于两种体制、两种思潮的争论之中。

  二战之后,计划经济体制作为市场经济的对立面出现了。但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效率低下、物资短缺等问题日益严重。这些国家的先知先觉之士在探索改革之路,但并没有找到明确的出路。在西方国家,战后主张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一统天下,也是经济政策的指南。但1970年代初出现的“滞胀”动摇了凯恩斯主义的地位,应该向哪个方向走众说纷纭。

  弗里德曼就是在这时走上历史舞台的。在1950年代时,弗里德曼在芝加哥大学的象牙塔中研究学习。他建立了作为现代货币主义理论基础的现代货币数量论,提出了消费函数理论中的持久收入假说,反对固定汇率支持浮动汇率。1960年代后期,他强烈地批评凯恩斯主义及其在美国的代表——新古典综合派。他反对根据菲利普斯曲线给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此消彼长的关系,以及根据这种关系制定的“相机抉择”政策。他与2006年获诺奖的费尔普斯共同提出了“自然率”假设,通过引进预期证明了菲利普斯曲线所显示的关系只在短期中存在,而长期中并不存在。而且,一旦决策者要利用这种关系,这种关系就不存在了。1970年代,西方各国放弃固定汇率制,以及美国经济中“滞胀”的出现证明了他的理论的正确。这使他于1976年在争议中最终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弗里德曼不仅是学者,而且是顽强的斗士。自从他进入经济学领域以来,就坚信自由主义市场经济。这种信念既反对计划经济,又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他的全部理论,以他为首的货币主义,其思想基础正是维护这种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他的理论就是要证明,市场机制的调节是完善的,只要货币当局控制货币量维持物价稳定,市场机制就可以有效地调节经济。任何国家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只会加剧经济波动。这些思想说起来仍然是亚当·斯密以来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继续。但当1970年代弗里德曼重新提出这种信念时,还是震撼了由计划经济和凯恩斯主义主宰的世界,也正是因为这样,他被称为“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大师”。

  弗里德曼身高不过一米五,但这个矮老头身上有一股超人的毅力。他不知疲倦地与计划经济的支持者斗,与凯恩斯主义者斗,他观点鲜明,毫不退缩。他在《新闻周刊》等畅销报刊上开专栏,拍电视片,并写出《自由选择》这样的通俗读物,向大家宣传他的信念和观点。他终于影响了这个世界。1980年代之后,西方国家的政策向自由化方向转变,原来实行计划经济的各国纷纷以不同的方式走上了曲折的市场化道路。1980年代之后,全球经济市场化、自由化的方向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这当然有更为深刻的政治、经济背景,但弗里德曼及其他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和学者的思想影响不可低估。我们那一代从计划经济走过来的人之所以坚决支持市场化的改革,也在不同程度上受了弗里德曼这些大师的影响。

  弗里德曼并没有直接参与计划经济的改革。他早在1980年、1988年和1993年三次来中国访问,也曾给中国改革提出了“放开价格,管住货币”的建议。但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之路和他设想的并不同,毕竟他不了解中国的现实国情。他更直接的影响是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改变。经济学家中流行的一句话是:凯恩斯主义产生于英国,但试验室是在美国;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产生于美国,但试验室是在英国。这就是说,在经济政策上最全面地实践了凯恩斯主义的是

二战后的美国,而最全面地实践了货币主义的是1970年代末以后撒切尔夫人当权的英国。

  弗里德曼认为,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是私有制和物价稳定。政府只是保护私有制,并由货币当局控制货币量稳定物价,市场机制就会自发地有效配置资源,实现经济繁荣。撒切尔夫人是弗里德曼的忠实信徒。1979年她上台之后正是按这一思路来振兴英国经济的。

  二战之后英国信奉公有制的工党上台,实行大规模的国有化。煤炭、煤气、石油、钢铁、造船、电气、铁路、民航等重要部门都实行了国有化。在撒切尔夫人上台之前,国有企业工人占劳动力的6%,产值占GDP的10%,投资占投资总额的15%。国有企业由政府派出官员担任领导,投资等重大决策由政府说了算。国有企业领导关心的是自己的职务升迁,而不是企业利润,国企成了政府机构,人浮于事,管理不善,效率低下,连年亏损。生产率并不高,靠国家赋予的行政性垄断地位和财政补贴过着相当不错的日子。企业的效率低下造成英国经济长期处于走走停停的状态,学者称此为“英国病”。在弗里德曼看来,这种国有企业体制与市场经济是格格不入的。撒切尔夫人坚信这一点,她上台后通过出卖中小国有企业和对大型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化,从而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

  撒切尔夫人上台时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通货膨胀严重。通货膨胀率在1979年为13.4%。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本是货币发行过多,“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物品”。因此,制止通货膨胀的唯一方法就是控制货币量。撒切尔夫人也坚决采用了这种政策。1981—1982年货币供给量增加率下降为13%,1982—1983年下降为11.2%,1983—1984年又下降为9%。

  包括私有化和控制货币量在内的货币主义政策在英国相当有效。1980到1986年英国经济连续六年增长,为战后增长最长的时期,其中,1985年增长率达到3.3%,高于美国和西欧各国。通货膨胀率在1985年降到6%,1986年又降到2.4%。同时,固定投资增加,国际收支连续六年盈余,在1980—1985年间国际收支盈余达205亿镑。这是撒切尔政府的胜利,也是弗里德曼货币主义的胜利。货币主义在英国的试验是成功的。

  应该说,全球经济的市场化和自由化是1980年代之后世界经济总体上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经济连续多年高增长,并且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这也应该归功于市场化改革。当然,这种功劳决不是弗里德曼一个人的。比他更重要的是各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制定了正确的市场化道路。邓小平同志为我国确定的“社会主义市场路线”正是我们成功的基础,但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弗里德曼为市场经济呐喊的功劳。一个思想家,他的作用不在于亲自实践,而在于用思想影响一代人。

  弗里德曼看到了自己的理想变成了现实,也看到了市场化给全球带来的繁荣。我想,他是微笑着离开这个世界的。

  (作者系

清华大学EMBA特聘教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