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斯坦福是我唯一的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 15:29 《商学院》

  Victor Koo/口述 文/康路

  记得接到斯坦福商学院曾经面试过我的招生老师Maraine打来电话说“你被录取了”时,我正在看NBA球赛,接下来是一夜未眠的兴奋。

  读商学院的愿望从很早就有了。1985年到1994年我一直在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生活。很多人在西岸上本科后,就会选到东岸读商学院。而我一直比较喜欢西岸的氛围,所以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完成本科学业后,就打算去斯坦福读商学院。这是加州最好的两所大学,很多年来这个梦想一直没有改变。

  其实当年在申请斯坦福的同时,我也在填写哈佛商学院的申请资料,但写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决定不再申请了。因为我很清楚自己对斯坦福情有独钟,而哈佛却不是首选。即使将来被哈佛录取而去不成斯坦福,我也会在第二年继续申请。于是我问自己:“既然如此,又何苦再回答哈佛多达10个问题的申请资料呢?”就这样,我放弃了对哈佛商学院的申请。

  有人说:“人生的一切结局皆源于当初的一个选择。”这句话至少在我对斯坦福的选择上是正确的。她改变了我的生命轨迹。斯坦福具有很神奇的力量。在我刚刚走进她时,还只是想做一个经理人,可当我走出斯坦福后,从投行到搜狐,再到现在的合一公司,从创业经理人到创业者(即使在搜狐时,我也不认为自己是职业经理人,虽然大家似乎喜欢这样看我),我一直把自己定位在了与创业有关的角色上。

  第一课

  斯坦福大学的校园很美丽。在西部这个地域开阔的地方,斯坦福大学共占地8180英亩,拥有大片的树林和山地。有人这样描述她:红瓦黄墙、古朴的砂岩建筑、优雅的胡佛塔,典雅庄严、饰满壁画的纪念教堂,罗丹深沉的雕塑群,处处显示出名牌学府的厚重、深邃的学术氛围。

  创业精神可以说是斯坦福最鲜明的“基因”,她把这种基因传承给了所有的学生。学校创始人老利兰曾经说过:“受过技术教育的青年未必是成功的实业家。为了人生的成功必须培养和发展创造力,一个人如果不会创造,他也就不会建设。”这句话是当初老利兰创建斯坦福大学的原则,而这个原则后来被认为是斯坦福大学的“宪章”。现在,就连那些想去较为传统的机构—如投资银行和管理咨询公司等—的MBA们也说,他们在离开斯坦福大学时浑身充满了创新精神。

  我到斯坦福商学院上的第一课是由著名创业投资家詹姆斯·唐纳德(James Donald)先生讲授的“创业时间表”,这是他讲授的创业学课程中的第一节。对于创业者,选择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是最重要的。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互联网公司的发展,1996年和1997年成立的互联网公司几乎都成了先烈,而1998年以后发展起来的公司才可能成为先驱者,成为行业领袖,比如搜狐、Yahoo等。我也相信自己目前创办的合一公司,在利用三网合一的3G技术过程中,成为行业里的先驱,而不是先烈。其实无论是人生还是商界,如何选择比如何决策更难,当然两者在很多时候也是互相交织的。

  正如管理大师德鲁克告诫《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的作者——吉姆·考林斯(Jim Collin)的那样:“真正的磨炼在于向错误的机会说不。”吉姆曾经与德鲁克度过被他认为是“影响一生”的一天。当时因出版《基业长青》而名声大振的吉姆,正打算开办自己的咨询公司。德鲁克问他:“你是想提出一种长青的思想,还是想打造一家长青的公司?”吉姆回答说:“提出一种长青的思想”。德鲁克就对他说,“那你就不能开公司……你的使命是影响那些有影响力、有辨别力的人们的思想。”

  也许就是应了这句话,吉姆·考林斯选择了在商学院里做教授,而我很庆幸他选择在斯坦福任教。斯坦福大学还有很多这样“重量级”教授,顺便说一句,吉姆·考林斯给我们上的第一课是现金流。

  在学校里,学到了创业的最基本要素:人—团队成员,时间—选择时机,事—做什么事。这些要素都具备了,很多事就自然而然很平稳、顺利地运行起来。斯坦福把最核心的内容都说给你听了。最后,她告诉你:不要怕,不要害怕外界的变化。

  斯坦福的经历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回忆。“改变自己、改变世界”,这就是斯坦福教给我们的忠言。

  不要忽视这种课堂外的学习机会,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互动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学习过程。一次我参加活动,马云(阿里巴巴总裁)正好也来了。他开玩笑说:“每次见到你都是在跟一个同学聊天,而且都是创投的。”

  第二学年

  在斯坦福最美妙的经历之一,是在第二学年自选课程时,学校每个星期都会安排好几个创业投资家来上课。那段时期,每天都有各路高手你来我往,他们会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把他们品尝的创业酸甜苦辣很坦白地告诉你。创业家会和你分享商业内幕,把选择项目的窍门,如选择行业、定位、市场、机会等等都告诉你。每一位高人讲的最精彩部分汇集起来,就会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说起我选修的最喜欢的一门课,真是一种机缘巧合。在选课时,我发现了题为“Ennergram Leadership”的一门课。当时我还不知道Ennergram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但看到是讲Leadership(

领导力)的,就选上了。后来才明白,原来有一本书是Ennergram,从
图书馆
找到这本书来读。结果一发而不可收,它激发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整晚没有睡,终于把书看完了。书中讲述的是用心理学的方法,把人分为九种类型,即九型人格论。

  九型人格论既简单、精确,又寓意深远。Ennergram—九芒星图,是一个古老的图形。Ennergram一词是由希腊文—“九”(Enne) 和—“图”(Gram) 组合而成,意为“由九个点构成的图”。九芒星图是我们认识和学习九型人格的基本图形。图上有九个等分点,分别标以1到9个号码表示,而每一个号码代表一种人格类型。

  它发源于两千年前的古巴比伦民间文明,七世纪由阿拉伯的伊斯兰教苏菲(Sufi)派传承,世代以口相传,为教派的灵修学问,一直带有神秘主义色彩,但九型人格并非宗教思想。上世纪70年代,两位心理学大师瑞索·理查德先生(Don Richard Riso) 和帕默·海伦( Helen Palmer) 对其加以整合,从此九型人格便迅速传播至世界各地。199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开办了“人格,自我认知与领导”的课程,试图把九型人格应用于商业管理等领域,比如根据人的不同性格采取有效方式,让人发挥最大的潜力;或者把它运用到销售上,解决怎样更有力的与人沟通或销售产品等。我认为“Ennergram Leadership”是在斯坦福最经典的一门课。

  而我“误打误撞”选的正是这门课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