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女子高尔夫:等待钢木兰花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8日 14:46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郭漫思 北京报道 中国正在变成一个高尔夫运动的大赛场,从扎根或空降的国际职业赛到企业自办赛,凡是草青树绿的地方都可以看到高尔夫比赛在进行。但一路看下来,大多是男子职业赛,或是男子球手在比赛中唱主角,为女子职业运动员举办的赛事,专业而不搞噱头的,寥寥可数。 东方高尔夫的第一场职业赛是男子职业赛,当时(1998年)那场比赛是中国大陆首次引入的国际大型赛事,总奖金20万美元。后因为一次与美国橡树谷高尔夫学院偶然的合作,从此扎根在女子赛事,从2004年发展到现在,已经举办了10场,2007年的比赛有四站巡回赛,每站比赛奖金5万美元,一站中国女子公开赛奖金20万美元,已经是国内资格最老、规模最大、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女子职业赛。 东方女子名人赛创立了多个关于中国女子高尔夫运动的纪录:第一项在中国举行的国际女子职业赛、第一个女子国际级别的巡回赛。第一届的中国女子公开赛。选手叶丽英从东方名人赛厦门站到美国考上了LPGA;北京、上海站的冠军张娜也于2006年考上了日本女子巡回赛(JLPGA);王纯也因为在首届中国女子公开赛上的优秀表现(第9名),2007年将出征韩巡KLPGA。早在2005年的比赛总结中,赛事总监李红就已经写道:“从已有的办赛经验中,我们看到选手们竞技水平明显进步,也欣喜地看到了很多新人的出现。这些趋势,都奠定了举办女子职业巡回赛的基础。”现在东方女子名人赛的发展正在李红的预料和掌握中,这为她那些关于中国女子高尔夫竞技和产业发展的论断增添了现实的说服力。在本报记者与李红的交谈中,她说自己讲话“很不客气”。她这些不客气的话,每一句都直指问题的根本所在。 经济观察报(以下简称EO):通过这么多年执行赛事的经验,你对中国女子高尔夫的整体现状有什么看法? 李红:首先我想说的是我看到了“成长”,选手们竞技水平明显进步,很多新人出现。从作为一项运动和作为一个产业两方面讲,中国女子高尔夫的潜力都是巨大的。国内女子距世界水平差距比男子小,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我相信在世界赛场上取得好成绩应该是在最少5年之内可以实现的。这要依靠球手的努力和大家的支持。我更想说的是作为一个产业,女子高尔夫的优势在于它是“美”,是可以传达时尚感觉的,是代表了美好生活的,是可以非常吸引眼球的。有了这一功能,较容易吸引赞助商的参与,很容易做市场推广,很容易实现经济效益。 EO:这是前景。那现状呢?在你看来,在中国现有的高尔夫运动发展水平和发展环境里,女子高尔夫在哪些方面受到制约而影响其发展? 李红:从运动角度讲,是缺乏偶像人物和民族英雄。韩国有朴世莉、日本有宫里兰。韩国和日本对女子高尔夫的发展和关注比赛风起云涌。就像篮球中国有姚明,台球出了丁俊辉,所以篮球、现在的台球也越来越受关注。现在的中国高尔夫,非常需要一个民族英雄的球星出现,才能让所有中国人都对高尔夫有热情,才能带动更多的人投身职业高尔夫生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职业女子高尔夫球手的数量太小,到现在为止,在中高协注册的才40多个,韩国2006年就有注册女子职业球手1031个。2006年是中国女子职业球手增长最多的一年,13人。在这样小的总量里,培养能在世界赛场上出成绩的人才很不容易。其实运动水平、比赛水平和产业化水平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正是因为球手总量小,难以出现偶像,比赛吸引眼球的程度就不高,也就不能吸引大牌赞助商,也就不能通过赛事的发展壮大才促进运动的整体水平,球手也就得不到更好的成长锻炼机会。 EO:这看起来很令人沮丧。 李红:不是这样的。相反,我们很有信心。现在国家小球中心、中高协很重视女子的发展,就连中高协主办的俱乐部联赛中也要求每个参赛俱乐部都要委派1名女子选手,以帮助发展女子选手的数量。我在高尔夫行业里这么多年,目睹和亲身经历了它的成长,我们的比赛就是最好的例子,它不就是越来越壮大,越来越有成绩了吗? 中国女子高尔夫运动需要中国自己的明星。多鼓励支持她们,这正是东方女子名人赛一直坚持做的。 EO:女子赛事和女球手的市场推广好像要比男子方面弱很多。 李红:我给你讲一个当年的例子。一直以来都是东方集团自己用人力物力来支撑比赛,2005年我们决定把这个比赛市场化,当时的公关公司问:这个比赛有哪些国际明星参加,可以用来做推广的噱头?这是很典型的现象。从观众到企业赞助商,都把眼光盯着国际大牌球星,而忽视本土运动员的发展。经济领域里,民族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高尔夫运动里难道不需要有本土球星吗?球星的成长需要来自多方面的支持,韩国女子高尔夫能有现在的成就,就与其本国的支持分不开。若赞助商不看眼前的利益,从长远计,共同成长,到最后都是赢家。当然,大众媒体的宣传也很重要。不应该用外行的言论来误导大众,更重要的是,应对高尔夫比赛秉持正确的态度。在所有的大众媒体里,个人认为影响力最大的是电视,只有声形并茂的传播形式才能让普通人最快的了解高尔夫,体验高尔夫比赛的精彩之处。现在我们只能在半夜十二点看到高尔夫节目,但还是有很多人在熬夜看,这很能说明问题。 EO:在高尔夫运动仍然停留在中国少数人群中的现在,女子赛事如何才能取得与男子赛事和有大牌赞助商参与的国际赛事相同的影响力?邀请一些国际球员来参加东方女子名人赛是不是有宣传和市场推广方面的考虑? 李红:我们所坚持的原则是“做产业不是作秀”。邀请国际球员有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市场推广的考虑,但我们更看重的是她们在比赛中的作用。中国职业女球手太少,难以撑起竞争激烈的比赛,一场总奖金5万美元的比赛,30个参赛球手都能打到奖金,还有什么竞争性可言。外国球手的到来可以增强竞争性,而且她们带来的经验,更能让中国球手学习,从经验中成长。我们可以花钱请索伦斯坦这样的人来中国,东方集团有这样的实力,但她们今年来了,赚了钱,明年呢?难道永远都要靠她们来做中国自己的比赛?本土球手本来就缺乏成长的环境,我们要给她们提供锻炼的机会。我相信做好比赛是最重要的,比赛做好了,自然会得到肯定,受到关注,赞助商就会出现。我们一直都在期待有赞助商的加入,现在效果还不很理想,但目前东方集团有自己的连锁球场,我们做比赛的成本都是从球场的宣传费用中挤出来,做比赛就可以宣传球场,有可以锻炼球场的服务和接待能力,所以也是件一举两得的事情。所以我们能坚持下去,把比赛做好。 EO:你认为高尔夫在中国可能实现真正的“大众化”吗? 李红:这是一定能实现的。关键是公众球场的出现和使用。现在的高尔夫运动之所以高消费,是因为本身的成本偏高,土地的取得成本以及一个球场收入的50%左右都要以费税的形式上交国家,要维持经营但价格还是拉不下来。即便是这样,中国高尔夫产业每年有70%的盈利都来自球会的收入。如果能有更多以改善环境、在废弃用地上建立起来的公众球场的出现,成本下来,那时候打高尔夫就不再是高消费了。这是一项如此有趣的运动,没有运动伤害,只有乐趣,人们怎么会不参加呢?现在的情况(高尔夫在国内受到的在立项审批、用地计划等方面的限制和民间的误解——编者注)不会永远持续,会向着更有利于高尔夫发展的方向转变。 EO:那么你怎么看中国高尔夫产业整体的前景? 李红: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高球人口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市场需求也会随之增加。第二,高尔夫产业包括很多方面,从球场设计和建造、球会的经营、用品的生产和经营到球手经纪、赛事运作及商业推广、电视转播等等,可见市场潜力巨大。2008年以后的中国体育,市场化程度会更好、更高,高尔夫会因为强大的市场潜力而较其他运动有更大的发展。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