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许小年:刺激个人消费 把资源用在社会保障上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6日 16:3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8月26日电 2010年8月26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在哈尔滨举行的“中欧EMBA管理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二次探底后的滞涨》的主题演讲,客观分析了“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的现状与预期,并与前来参加论坛的300余位哈尔滨工商界高层人士共同深入探讨了这一热点话题。

  针对大家共同关心的经济热点问题,许教授首先分析了危机的产生原因:这次金融危机是由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引起了世界经济、世界各国的经济深刻的结构变化,出现了巨大的结构失衡,危机只不过是失衡的一种表现。

  在一张反映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循环图上,许教授把世界经济分成了两大块----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世界。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引起了世界这两大经济板块结构的失衡。美国经济结构失衡主要体现在过度借贷、过度消费、储蓄不足;而中国则主要体现在过度依赖出口与投资、过度储蓄、消费过少。由中国进口的低廉的产品降低了美国的物价、全球化的劳动力市场压制了美国工人的工资,这两个因素控制了美国的通货膨胀。美国低通胀误导美联储执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一部分实体经济无法吸收的多余的钱跑到楼市、股市上,制造了一个大泡沫,引发了金融危机。

  危机爆发后,美国等国家不仅经历了艰难的去杠杆化过程,公共部门的去杠杆化更为痛苦,但痛苦的结构性改革带来的是痼疾的清理。而一些长期执行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国家积累了大量债务;危机期间为了解救金融机构和企业,政府借债激增;国家的负债率上升并从私人转向了政府。目前,美国正在实施更加严格的金融管制,银行业不能再如往日般慷慨贷款,低储蓄高消费的美国生活方式正在逐步转变。

  相较而言,中国加大财政支出强力投资,使得经济滑坡在短时间内迅速得以遏制,但这不仅没有清理旧日的痼疾,反而导致原本失衡的产业结构更加失衡、投资过度产能过剩的现象更加严重。货币投放速度高于GDP增速,可能形成通胀与实体经济停滞增长并存,价格越涨,实体经济越“滞”的恶性循环。为解决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与滞胀问题,许教授建议一方面应从投资转向消费;刺激个人消费,并把资源用在社会保障上;另一方面,应坚决紧缩银根,继续推动改革和释放、创造新的需求。

  许教授精辟的见解博得了现场嘉宾的阵阵掌声;演讲结束之后,大家还就自己关心的问题与教授进一步展开热烈的讨论。

  作为国内工商管理教育领域的领头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一直致力于传播先进的工商管理教育理念,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EMBA管理论坛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系列活动,每年会在全国重点城市轮流举办。

  此次哈尔滨EMBA管理论坛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黑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与龙江银行联合协办。

  作为国内著名的经济学者, 许小年教授曾于1996年荣获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冶方奖”,以表彰他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研究。 许教授于1991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学博士学位,曾担任过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兼研究部主管,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任研究员、美国马萨诸塞州Amherst学院助理教授,世界银行咨询师以及美林证券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