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单品种核算:出版社管理的必由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1日 17:38  《中国商界》杂志

  摘要:本文全面细致的介绍了在图书的生产、销售过程中如何运用单品种核算的方法。具体讲解了应设的会计科目,成本费用的归集以及销售时单书对应等问题。联系实际运用大量论据表明此种核算方式在出版社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关键词:单品种核算   应计生产成本

  文 / 王红沛

  图书成本像一切产品或商品的成本一样,本质上说是该产品或商品取得收益的全部支出,图书成本核算的目的是尽可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某种或某类图书的全部支出,或为经营这一类图书而付出的全部代价。显然,这种为特定目的而付出的代价核算越全面、越准确,就越能为出版社的经营管理提供正确的决策。但是,图书成本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出版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结构不断变化的。因此,图书成本核算的内容和方法也要随着出版经济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以适应出版经济管理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图书出版经营管理的变化异常迅速,图书出版的市场经营特征更加突出。出版社日出一书、日出多书的现象日趋普遍,品种多、版次频、发货量大也是出版社显著的特征。

  单品种核算的重要意义

  实现单品种核算,对于出版社的首要意义就是管理细化。大多数出版社以前都是粗放型管理,除了生产成本采用单品种核算外,其他项目在账务中都采用简单化处理。例如库存、销售成本采用平均加权法处理;编辑经费的核算最多细化到全社按印张分摊;在途成本不做具体体现等等,这些都造成对于图书的核算不够细化,从而使得数据不具备说服力,不能真正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而实现单品种核算后,对于一本图书,甚至某个印次,从整个生产流程和财务核算流程来看,图书数据完整,清晰有力,其生产成本、所应分摊的费用、目前的库存、在途、已完成的销售、所对应的销售成本、已产生的利润、是否亏损情况,以致它的资金占用情况等等,都可以一目了然地呈现在账务中。基于这样的账务核算数据,对于编辑个人和部门的核算及考核也就有了详实、准确的方法。

  单品种核算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在某种程度上能规范出版社的管理。在未实现单品种核算前,通常用一个生产流程卡片或类似的方法来管理某个图书的生产流程,使管理者能清楚地知道该图书目前处于哪个阶段。与此同时,在财务账面上,只是体现了对该图书实际结算的生产成本费用。因为出版行业中,无论是书店给出版社结账,还是出版社给印厂结账,都存在结账滞后的情况。这就造成图书已销售大半,费用却还没有结算。通过实施单品种核算,出版社进一步增强了对于图书生产的控制。实施单品种核算之后,能够查询到单品种的盈利能力和单品种的盈利贡献率,而且是大量详实、准确的数据。因此,单品种核算对于图书生产控制的贡献也是无法估量的。

  如何进行单品种核算

  要进行完整的图书单品种核算,就需要将每本书的生产成本、应计生产成本、库存商品(如产成品、在途等)、销售成本以及其他信息核算到单书。当销售成本实行按成本单书核算时,“应计生产成本”就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科目。目前出版行业的现状是图书结算周期长,往往图书已经入库、销售,甚至销售快要结束,图书成本费用还没有完全结算入账,从而造成图书形成已销售但没有与之相匹配的销售成本的状况。以前出版行业一般采用码洋差异法,或平均成本率方法结算销售成本,然而差异率和成本率总是与实际成本有差异,加上某些单位在结转时人为调节的因素,导致差异会更大,造成财务账面库存与实际库存大大不符。同时,在图书未结转前,也无法统计单品种图书真实的盈利情况。

  单品种核算的前提,是将图书成本的财务完工结转的时间点提前,从以前由成本核算会计挑选成本费用齐备的卡片,提前至销售发生或图书入库时。这样处理不仅便于软件系统识别,同时对库存也能实现单品种核算,结转时间点应该放在图书首次入库的当期,而此时图书的成本费用大都没有齐备,因此我们相应引入“应计生产成本”科目来解决此问题。生产成本的归集,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以合同、付印单、工价协议、材料市场价、稿酬合同等为依据,计算应计入生产成本但尚未发生支付或尚未取得结算发票的款项,这就是进行应计生产成本的核算。

  首先,为了准确核算应计生产成本,应计生产成本科目应与生产成本科目对应设置,即生产成本有什么子科目,应计生产成本也应该有和生产成本相对应的子科目,同时应建立应计生产成本的图书核算卡片。

  其次,确定应计生产成本金额的提取方法。由于应计生产成本金额是尚未发生支付或尚未取得结算发票的款项,所以实际上在财务部门需要应计时,各种业务结算单据是分散在各业务部门的,收集费时费事,而且投入人力大,协作能力要求强,如果没有软件系统支撑的话,收集难度相当大。出版社一般采取按比率估算的方法确定,第一种方法是,计算往年成本费用各项占总码洋的比率,这种方法误差大;第二种方法是,按本单位各类图书计算往年各类图书成本费用各项占总码洋的比率,这种方法误差相对较小。上述两种方法都以比率计提应计生产成本,类似以前计算成本率的方法,必然存在误差,从而失去计提应计生产成本的意义。

  第三,应计生产成本计提的原则。在实际情况中,当图书入库时,稿酬标准、材料出库等大部分成本已经确定,只有印刷、装订等费用由于存在的实际情况,金额未定,因此我们建议只对印刷、装订等金额未定的项目计提应计生产成本,其他项目计入应付账款或其他应付账款。同时注意其中各项成本费用计提时,除稿酬、劳务费应含税外,其他材料费、印刷费、装订费等应去税计提。

  最后,需要对应计生产成本进行调整。无论采用哪种计提方法,在目前出版行业的现状下,在最后都有出现余额的情况,这个余额即是计提时产生的误差,贷方余额为多提,借方余额为少提(因为计提应计生产成本是:借:生产成本,贷:应计生产成本;而以后再发生成本是:借:应计生产成本,贷:银行存款或现金等支付科目)。余额必然需要调整,调整涉及到一个周期的问题,一般应以出版社的结算周期为准(三个月、半年或一年)。调整的方法是,重新计算单册成本,并以库存商品数量余额(出版社存、印厂库存、委托代销)调整库存商品账面数,其他计入当前损益(主营业务成本)。

  单品种核算的优势

  综上所述,在进行单品种核算时采用应计生产成本科目,可以给出版社带来三大好处:

  1、使图书单品种核算从库存到销售,以致销售成本,都得以实现;

  2、使原来在账面上没有反映的应付款项得以充分体现;

  3、可以减少原来图书结转后又有款项发生而无法入账的情况。

  销售收入,即主营业务收入,对于出版社来说就是指取得与出版物所有权转移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入。销售收入的取得主要分为三种形式:批发、零售和邮购,其中以批发业务占绝对多数。

  销售收入核算的首要问题是销售收入的确认。由于出版行业在国内存在特殊性,比如一般都采取代销制、退书基本没有限制、结账时还要调整折扣、调整丢失图书等等,目前出版社对于销售收入的确认大体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以批销清单作为确认依据,货物发出后计入收入,退货冲销收入;

  第二种,以发票作为确认依据,即当清单开据发票时计入收入;

  第三种,以回款作为确认依据,这几种确认模式各有优缺点。

  目前对于出版社来说比较重要的是针对销售收入的单书核算,我们将具体探讨一下有关销售收入核算过程中的两个问题。

  一、图书版印次如何与实际操作相对应

  出版社的图书运营流程中,在发行入库之前,出版社从主观和客观上都能严格地区分图书的各个版印次,并且可以将与之有关的生产流程、成本费用归集到相关版印次。但是图书入库后,由于库房实际存放的原因和一些人为因素,相关的库房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除了能区分版次和定价外,基本无法严格区分图书的印次,这样就造成了实际版印次和软件系统中的版印次不符的情况。

  对于这种实际状况,一般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图书入库时必须严格区分版印次并记录在软件系统中,这样在系统库存中,图书实际已按版印次存储;发书时,制单人员也就可以按版印次选择发货(当然也可以根据相同单价、任意选择的办法,或者制定相应的规则,如先进先出法等);退书和盘存时,也是采用此种方法,操作人员在区分单价的基础上,依据出版社图书的情况,将其归在最新印次或最旧的印次上,而不必过分强调实物的版印次问题。

  二、不同制品类型的销售问题

  目前出版社的销售存在13%和17%两种税率。基于这种情况,我们要求在软件系统中,不同税率的制品类型应分成不同的批销清单和退货清单,这样财务在开发票时就能相应地分离开来。其中还存在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是,目前大多数出版社都会有的“书配盘”或“盘配书”的产品。我们建议在税务机构没有强制规定的情况下,应以主产品的税率为销售税率,其中附加产品不必单独建立产品信息,成本费用计入主产品,销售成本也可相应得出。但是如果有强制要求,或出版社本身需要分离核算,那么附加产品必须单独建立产品信息,成本费用分别归集,发货和退货时需要开具分离的业务单据和发票,实际上也就是把“书配盘”或“盘配书”的情况变成两个独立核算产品的方式。

  我们把单书核算从生产成本、应计生产成本、库存、在途、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都一一进行了探讨。不难看出,无论出版社各部门之间利益的协调,还是从管理理念的改变和优化上来说,单书核算的确是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但是单书核算的优势更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清楚、准确地反映任何一本书、任何一个版印次的成本、费用、库存、销售和利润的情况,改变了出版社原来粗放型的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能力,可以为出版社带来如下好处:

  1、可以准确核算图书盈利能力;

  2、可以为内部考核提供准确的财务核算依据;

  3、可以为分析出版社利润的分布,并为图书对出版社的贡献提供科学的数据;

  4、可以为以后选题立项和市场定位提供详细的统计信息。

  单品种核算是目前出版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出版社管理上一个新台阶的必由之路。

  (本文作者单位为大象出版社有限公司。)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