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以创业促就业:化解中国经济发展大悖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7日 01:35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赖德胜: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劳动力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劳动与收入分配。
李长安: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劳动经济学。⊙主持人:邹民生 乐嘉春

  就业与经济发展出现三大结构性悖论

  主持人:今天我们来谈一个与千万家庭和个人直接有关的话题——就业问题。从相关资料看,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除了严峻,还有一些让人忧虑的新特点,也就是说就业结构与方式和制度环境不协调。请问两位,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到底怎样?有什么解决就业问题的新思路没有?

  李长安:先说一个现象,目前在大学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最操心的可能就是找工作了。其实,就业问题不只是大学里有,其他社会人群也都有。就业问题作为最大、最重要的民生问题,现在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核心问题。

  而在就业问题上,我们注意到一个让人忧虑的现象,那就是在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就业问题却日益突出,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出现三大“悖论”。

  一是经济高速增长与失业不断扩大的矛盾。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保持了年均约10%的快速增长,但经济的增长却并未带动就业的同步扩大,失业人数有所增加。

  二是“技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并存。据统计,当前我国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及具有相当水平的技能劳动者仅占所有城镇从业人员的33%,包括高级技师、技师、高级技工在内的高技能人才则仅占技能劳动者的21%;而发达国家的这两个比例分别是50%以上和30%。

  与此同时,高技能人才老龄化趋势已经显现,不少老企业的核心技术掌握在40岁以上的工人手中,更有甚者,必须返聘退休职工才能完成订单,技能人才严重“青黄不接”。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已经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要求。

  三是农村劳动力依然大量过剩,但不少地区却开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民工荒”。根据估计,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仍有大约2亿农村居民需要向城市转移。

  但令人惊奇的是,在农村富余劳动力仍十分充足的情况下,不少地区却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值得关注的是,“民工荒”最初从东南沿海地区出现,如今已经逐渐蔓延到中部甚至某些西部地区。

  另外,在我国总体失业问题中,青年失业问题日渐突出,并开始成为失业的主要群体。从人口规律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正处在第三次就业高峰时期,而青年失业数量巨大是本次就业高峰的重要特征。

  青年劳动者精力充沛,大多受过较好的教育,创业冲动最为旺盛,但现在却成为失业大军的“主体”,不能不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便是我国提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主要背景之一。

  赖德胜:关于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我们注意到,今年的提法与往年有很大不同。

  在往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业问题都有提及,但侧重点不同。比如过去提解决就业问题时,主要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联在一起。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过去我们实行的主要是“被动”就业政策,强调事后保障和救助。

  这次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应该说是一大创新,也标志着我国由被动就业向主动就业的一大战略转变。

  其实,中国就业战略的转变,是与国际上特别是发达国家就业战略转变有一定关联的。

  比如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欧盟各国长期遭受高失业困扰。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欧盟各国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从片面地强调劳动者就业保护的“就业抑制”战略开始转向鼓励创业精神、激活劳动力市场和维护就业平等的“就业激励”战略,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1997~2001年短短的五年期间,欧盟的就业岗位总数量增长超过1000万,失业人数减少超过400万,劳动力参与人数增长近500万。

  在我国现阶段提出就业战略的转变,我想应该是出于以下两点原因:

  一是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实现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29万人,创下了近年来的同期最高水平。

  但与此同时,由于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人数比较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导致的失业下岗人员增多,以及农村仍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要转移到城市里就业等因素,使得未来15年我国的就业压力比预计的要大得多。

  二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方式比较单一,出路比较狭窄,创业活动不足。这不仅有就业体制的问题,也有思想观念的问题。

  制度缺陷抑制了创业型就业的发展

  主持人:从被动型就业向主动型就业转变,是一次重大战略调整。尤其是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思路,也许会大大改变我国的就业格局。那么,目前我国的创业环境又怎样呢?能不能带动就业?它对就业促进的机制与功能又是什么?

  赖德胜:从目前的情况看,创业不足确实是我国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主因之一。我国的创业型就业严重不足,制约了创业带动就业潜力的充分发挥。

  我们就以大学生就业问题为例,因为大学生是青年就业队伍的主要群体。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以及扩招等因素的影响,自2003年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0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是413万人,2007年毕业生人数超过500万,而2008年将进一步上升到560万左右。这么庞大的青年就业队伍,他们的一次就业率大约只有60%多一点。换句话说,有近30%的大学生(总量在160万左右)在刚出校门的时候就面临着失业的风险。所以十七大报告专门提出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值得关注的是,大学生本来应该是创业型就业的主力军。但事实上却并不如此。我本人参加过几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的评审委员,我发现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和创业能力并不高。虽然近年来教育部门采取多种措施为大学生创业“呐喊助威”,甚至推出创业小额贷款,但真正敢于创业的大学生却寥寥无几。比如目前北京市每年大学毕业生总量将近20万,但正式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仅有100来人,远不到毕业生总数的千分之一。

  李长安:传统的就业战略侧重的是对求职者(包括初次就业者和再就业者)一对一的帮助和扶持,而创业型就业则不但关注求职者个体的就业问题,它还更注重创业者的就业带动效应。也就是说,对于创业者来说,如果创业成功,那么解决的不仅仅是自身的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为更多的求职者创造岗位。这样的成功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著名的微软公司,最初创业的时候就是只有两个人,但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为成功的IT公司,其全球雇员超过了7万人。

  总体而言,我国的创业环境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制约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实际成效。由美国巴布森学院和伦敦商学院联合主笔的“全球创业观察”,将创业环境分为9个方面,分别是: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和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国内市场开放程度、有形基础设施的可得性、文化及社会规范。

  根据他们的研究,中国的创业环境在37个参与评估的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23位,属于中下水平。他们特别指出,中国创业环境中主要有以下一些弱势:在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直接支持、中央政府的创业政策、新企业审批)、政府项目(政府项目中的服务型组织)、教育和培训(创业和工商管理教育)、研究开发转移(研究开发转移的条件和知识产权保护)、商务环境(为创业企业提供金融和非金融服务)、文化和社会规范(社会文化中个人和集体的责任关系)等。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劳动者的创业率不但大大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也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比如墨西哥男性自主创业率为46.6%,女性自主创业率为38.7%。我国香港18至24岁的年轻人创业率则超过30%。而我国经济发达的上海市24岁及以下青年的整体创业率仅为2.3%,35-44岁中年人群为6.7%,整体创业率也只有16.1%。此外,由于创业环境欠佳,创业企业的成功率也很低,诸多调查均显示,我国的创业成功率只有10%左右,大多数的创业企业开张不久就面临着关门倒闭的命运。

  此外,我国的创业活动还表现出地域性不平衡的特点。创业活动主要发生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少数中心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统计,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创业投资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其中北京和上海的投资额就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

  让创业成为带动就业扩大的“发动机”

  主持人:看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确实是一个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面对我国就业和创业的双重困境,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和策略,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呢?

  赖德胜: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有许多工作需要认真去做。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完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制度环境,二是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创业型人才。

  在完善创业环境方面,首先要破除阻碍创业的各种障碍,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这里面特别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完善创业企业的融资体系,畅通它们的融资渠道。融资难是目前创业者面临的最大困难。据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就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情况进行的两次调查结果来看,尽管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占有比率目前已达到50%,但各种障碍依然存在,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尚需时日。

  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创业投资资本普遍看好中国创业市场,相比较而言,国内投资企业却热情不高。比如根据有关机构的统计,截至今年11月,中国的风险投资规模达到了创纪录的31.8亿美元,比2006年增加了79%,其中外国的风险投资商占据了近80%的份额。创业投资“国内冷,国外热”的局面一目了然。如何激发国内投资企业的创投积极性,是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关键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利用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创业行为。值得欣喜的是,政府在这方面已经开始行动。比如将于明年1月1日起将实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新税法对小型微利企业实行20%的低档税率,并将小型微利企业享受抵挡税率的条件进一步放宽,使尽可能多的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享受低档税率的照顾。该政策的实施,将对创业型小企业和微型企业的大量涌现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李长安:创业环境固然重要,但创业教育和培训、造就一批创业型人才则更为关键。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许多创业者在创业之前和之初,根本没有接受过正规和有效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尤其是财富观、诚信、守法等方面的教育。企业的发展完全是靠创业者个人的潜质、悟性、奋斗和机遇成长起来的,因此这就大大影响了我国多数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的提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了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即创业能力的问题,要求把创业能力提高到与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教育同等的地位。创业教育的实施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庞大的教育教学组织系统,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培养创业型人才放到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努力构建科学合理、运转协调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为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组织保障与环境条件,否则,创业教育就不可能取得实际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创业并不只局限于青年劳动力群体,而是涵盖了所有正在求职的劳动者。而且“40、50”的失业下岗人员创业成功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可以相信,在政府政策的鼓励下,随着创业人才的不断增加,我国的创业活动必将掀起一个新的高潮,而就业的压力也将随之大大减轻。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