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财金黄埔的中财 内敛厚重的中财MBA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 23:50 证券日报·创业周刊

  ——专访中央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王瑞华教授

  ■ 本刊记者 张志伟

   睿智、儒雅的王教授是“土生土长”的中财人,本科、硕士、博士到现在做博士生导师和MBA主任都是在中财,谈起中央财经大学,言语流淌着对中财的浓浓情感,谈起对MBA教育的感悟,似经济学家在讲堂上谈自己对专业领域的研究心得,谈吐挥洒中洋溢着对中财MBA教育的满怀信心和更多期待。

  中财MBA教育高起点

  硕果丰盈之景现端倪

   中财MBA教育办得相对比较晚,是第五批。但是,中财并没有因为办得晚而怨天尤人,反而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高起点上的快速发展,中财MBA的品牌形象和声誉越来越好。MBA教育的产品是学生,评价MBA项目的价值,取决于学生走向社会后的质量,毕业生要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2006年中财第一届52名全日制学生毕业。工作人员对首届毕业的MBA学生进行了统计,其中50%-60%的学生都进入了银行、保险公司、

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工作,在北京的MBA院校里,中财的MBA毕业生在就业质量方面,是名列前茅的。中财首届MBA学生毕业后平均年薪达到12万元左右,而就读前平均年薪为5.3万元,就业后与就读前相比,平均年薪是原来的2.3倍。在职位提升、就业区域等方面,中财MBA就读前后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使中财MBA成为投资回报最高的MBA项目之一,为社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也吸引越来越多的考生报考中财MBA。

   中财MBA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取得如此成绩,绝非偶然,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一个是得益于学校的大品牌。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法学、文学、理学等学科互相支撑的国家重点大学,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举办的第一所新型财经院校。中财是名校,有很好的教育资源,在财经领域享有很高声誉,同样投一份简历,尤其是向大公司、大单位投简历,中财的品牌让中财学生获得面试的机率大大提高。学校品牌给了学生第一个机会。

   二是得益于生源的质量。我们始终坚持这么一个观念:一个优秀学生的培养应该是全过程的,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就业只是一个环节,一个结果;生源质量好比原材料,原材料不好怎么能加工出优秀的产品呢?所以,办学伊始,就对生源严格把关,注重生源的质量,从众多报考者中遴选优秀的生源,不管这个学生分数考得多高,如果不符合MBA培养要求,坚决淘汰。

   第三,得益于教学培养过程。对教学全过程质量控制。课程体系是慎重设置的。课程非常多,一般来讲,国外的MBA教育设置15-20门课,中财提供了必修及选修课共计40门课。当然,选课是要受限制的,必修课加选修课,一个学生大概可以学30门课。另外是配备全校最好的教师给MBA上课,主讲教师均为教授和副教授,绝大部分拥有博士学位。相当一批教师,具有直接参与企业管理咨询、或主持企业诊断和策划、或被聘为企业管理顾问的经历;一些MBA教师还具有海外

留学和学术交流的背景。这样的师资队伍结构,在扩展MBA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培养他们针对实际管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等方面,有着很强的作用。

  中财MBA教学管理

  匠心独运见成效

   与综合类院校及理工类院校相比,中央财经大学有着自身的特点。财经类院校的特点在于整个学校如同一个大的商学院,MBA教育资源分散在各院系,要办好MBA项目就需要集中全校的力量和资源。学校在MBA教育管理体制方面,专门成立MBA教育中心,对全校MBA集中管理。MBA教育中心单独建制,和校内各学院是平级的,学校明确MBA教育中心可以调用、整合全校的最优秀老师来教学,确保培养质量。

   在塑造MBA品牌上,坚持走特色化、专业化的道路。中财的学科优势在于财经,特别是金融、会计、保险等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因此,在MBA专业方向设置上,经过市场需求分析,充分借助学校优势学科资源,设置了金融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企业战略与管理三个专业方向,既有利于在社会上迅速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也有利于师资力量的配备,保证教学质量。

   课程设计上,在严格遵循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对MBA必修课的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突出中财的特点,优化课程体系设计,对一系列课程无论是在名称上还是在内容上,实现创新化设计。

   中财MBA品牌的塑造,最终取决于师资质量。因此,教育中心一开始就把MBA师资队伍的建设摆在一个重要的地位。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MBA教育中心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吸引和鼓励校内最优秀的教师承担MBA教学任务,同时也通过学生测评等对教师实行严格的约束。为加强课程建设,保证教学质量,每门MBA课程要建立一个与该课程密切相关的课程小组。对每门MBA课程建设,MBA教育中心予以足够的经费支持并建立动态考核机制,每年根据实际教学效果淘汰和更替适当数量的课程小组。下一步要在MBA课程教学国际化上加快步伐。

   案例教学是MBA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有足够的高水平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前提。为推动中财案例教学,MBA教育中心专门召开了针对MBA任课教师的案例研讨会,聘请校内外有案例教学经验的专家予以指导并进行相互交流。案例编写需要人力、财力的投入,MBA教育中心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政策,给予必要的经费投入,鼓励教师深入实际,编写反映我国企业管理实践的教学案例。

   加强第二课堂建设。为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以及加强学生间的沟通,MBA教育中心定期开辟MBA论坛,作为第二课堂,邀请知名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进行演讲,以提升MBA学习的价值。MBA教育中心已经聘任一些关心中央财经大学,愿意为中财MBA教育发展做贡献,具有相当职位层次和职业成功经验,对MBA学生具有理论和业务指导能力的企业人士,担任MBA社会导师,指导MBA学生论文和就业。

   就学生的职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这个环节,中财也是非常重视的。从04年招收第一个全日制班52人开始就建立了职业发展中心,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MBA教育中心从第一个学期就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定位,定期的和他交流沟通,然后有方向地去选课,在相关领域寻找实习机会。在求职阶段,会从规范写简历到如何着装、如何接受面试等对他进行各种培训。

   对学生来讲,工作三到五年后,又重回学校学习,机会成本很大,毕业后必须要找工作,个人面临的压力就很大,对学校来讲,压力也是很大;虽然就业是学生自己的问题,但工作人员始终认为MBA教育中心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实现职业转换和腾越。为此,MBA教育中心做了大量工作,广辟资源,广泛联系用人单位,推介中财MBA学生。

  MBA教育是一种职业素质准备

   MBA教育就是培养职业经理人的,不是培养企业领袖的。将MBA教育设定为培养企业领袖,这个目标太高了,虽然目标高是好事。企业领袖是在实践中摔打出来的,更多的是由天赋、机遇、实践中的历练产生的。

   从职业经理人的角度,受过系统MBA管理教育的职业经理人群体和没有受过系统MBA教育的职业经理人群体,还是有差异的。从整体来说,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受过系统MBA教育的职业经理人群体的成功概率肯定比没有受过系统MBA教育的职业经理人群体更高一些。

   MBA教育给学生的是一种框架、一种体系、一种知识储备。他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调用这种知识储备。这实际上是为他未来的工作准备了一种工具、理念,基础性的素质准备。可以说他获得了潜移默化的转变。有几个MBA学生说,刚开始学MBA的时候,一门课一门课的,感到比较孤立(其实课程是有体系的,初学的时候感觉不到),但是学到两年级或三年级的时候,突然间感觉恍然大悟,学到的东西串起来了。

   有的人说MBA学生在企业不好用,实际上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中国的企业内部缺乏一个MBA群体。如果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都受过MBA教育,那么一个MBA去当部门经理,就会有沟通的共同语言。如果是一个土老财当老板,MBA东西在他那里就不好用啊。所以王教授认为MBA教育还是有用的。

   MBA教育的作用一是学知识,长能力;二是拿文凭;三是交朋友。中央财经大学在这方面确实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由同学关系构成的社会关系网络是很大的财富。不过关系仅仅是收获之一,其实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共享是非常重要的。

  举个例子说,假定一个班的学生,平均工龄是七到八年,一个班如果有70个人,工作时间就总共有490年以上,同学之间如果能做到充分共享人生的经历、阅历、体会,那这种价值是倍增的。

   所以一个好的商学院、好的MBA教育,绝不仅仅是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基本功,是一个框架,一种保障。很多无形的增值是巨大的。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同的校园有不同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就象一个巨大的泡菜坛子,学生泡在不同的坛子里,就会泡出不同的味道。在不同学校学生的身上,都会留下这个学校深深的烙印。中央财大的学生,没有非常张扬的人,都非常内敛。但是用人单位反映,中财的学生非常踏实好用。

   王瑞华:中央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两度赴日本朝日监查法人(日本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研修日本会计、审计制度。现任财政部会计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兼任国家电网公司高级培训中心客座教授、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修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成本研究会理事、中国会计学会个人会员、中国

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以及多家公司的独立董事和财务顾问。 曾多年担任中惠会计师事务所经理,注册会计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