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商学院 > 正文
 

谁来养活商学院 生源之争就是实力的较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 17:24 南风窗

  □本刊记者 郑作时

  美国《时代》杂志专栏作家约书亚·乔朴说:“主流商学院旗舰项目MBA仅仅做到盈亏平衡就已不易,很多都是亏损运营。”

  塔克商学院是全美排名前十的商学院。2004年《环球财经》杂志的记者曾经到这所位
于美国东北部新罕布什尔州达特茅斯市的学院采访,发现了大量令人吃惊的数据。

  塔克很小。1900年创办时仅有4名学生。到2004年,学生总数只有480名,但当年的毕业生还没有毕业,却已经被全球知名企业招聘一空,平均年薪13万美元,比美国普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的收入高出一倍以上。

  综合计算下来,塔克为每个在学的学生实际投入的成本约为10万美元,而学生的学费却只有3.5万美元。尽管这个数字对于单个的学生来说已经很大,但从学院而言,日常收支中却出现了2/3以上的资金缺口。当然,除了商学院的正式教育外,塔克还进行非学位的培训,这种项目是盈利的,能弥补塔克10%的经费缺口。

  如此算下来,塔克商学院高达50%以上的经费缺口的来源是什么?丹诺斯说,学院每年日常开支的一半以上都来自于校友的捐款,具体体现为来自于私人或者私人机构的捐款。比如2003年,塔克有62%的校友向母校捐款。

  结论是,校友养活了塔克。

  唯仅塔克,从整体而言,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对记者说,“国外顶级商学院都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学费仅仅是商学院运作成本的一部分。而不足的部分主要依赖企业或者校友的捐助、基金支持等其他途径弥补。”

  比如,长江现在用于建立案例中心及顶级教授队伍,以及维持一个世界级

图书馆的开支,每年就在数百万美元以上。以长江现在的学费,根本无法维持正常运作,EMBA、EDP项目也只是杯水车薪。不过,有李嘉诚作为后盾,长江尚可以维持它的教学运作。

  对于长江来说,现在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学费和李嘉诚基金会的支持。“李嘉诚先生承诺,8到10年之内为长江商学院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而即便以中欧MBA人均15万元的学费,也无法打平它的成本。中欧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欧洲管理发展基金投资、政府投入、企业赞助和中欧进行EMBA项目和EDP赚的钱维持。

  在中国MBA教育起动之时,复旦大学就向最早进入中国的外企——正大集团求过援。复旦管理学院院长郑绐濂回忆说,他们当时要开8门课,希望正大集团的董事长谢国民支持80万元,谢很快答应并把款子寄到。

  但是,据记者调查,在国内89所MBA院校中,外来捐资补贴院校成本开支的比例很小,它们需要时间等待自己的学生功成伟业,需要时间等待中国企业强大并有能力反哺教育。

  接下来的故事顺理成章。

  与塔克的“小”相比,中国MBA教育的现状则可以用“大”来形容。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的招生主任严俊,在一个场合向外界透露的数字是,中欧MBA教育的班级定额是62人,但是中欧认为这个数字略微大了一些。

  其实相对于中国国内的其他一些MBA教育而言,中欧的整个规模和班级规模都不算大。在北京,不少高校的MBA班级定额在百人以上,有的甚至是把实践性更强的EMBA班都开到百人以上。

  费用飙升,生源大战

  2005年,长江商学院大幅度提高了全日制MBA的学费——从2004年的14.8万元一举提到2005年的22万元,涨价幅度近40%——创下了国内全日制MBA学费的最高价。

  一名EMBA教师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一个高价的EMBA班,一名学员的学费在20到30万元人民币之间,而这仅仅是学费,其他费用均不算在内。对于综合性大学来说,学校首先要提30%到50%的管理费,教学的成本在30%左右。“现在招生情况不好,但一个班只要招过50人,就是1000万以上的收入,不管怎么说,学院的净收入都在50万以上。”他说,“你可以想见为什么现在国内的EMBA教育发展得如此之快了。”

  “我们现在的招生对象,一般主要是国企和私企第二代。国企新选拔的经理人因为年龄关系,很多只有大学学历,甚至更低一些。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个目标,拿一个文凭同样也很重要,只有这样,他们在企业里才有发言权。相对来说,他们来上学的动力更大些。私企第二代来学习的目标与国企经理人的目标差不多,但有钱的私企主会把子女送到国外去,在国内上EMBA的少一些。对于精明的企业主来说,我们这里的价钱太贵,可能并不合算,但也有冲着名校的声望来的,国内的学校毕竟熟悉的人多。”这名教师说。

  从学费来说,这位教师说的确实是事实。2005年,上海交大招收EMBA学员的收费是21万,复旦的中美合办EMBA则达到了33万,本土EMBA达到了23万。而从整个中国MBA的教育情况来看,MBA招生人数还在不断扩大,据中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仝允桓称,2005年全国报考MBA的考生达到5万人,正式院校的录取人数为8000人。学费则从广西大学的2.4万元到北大的8万元不等。

  而从另外一个方面看,至少传统性高校对MBA教育是少给多拿的。2005年6月28日,国家

审计署公布的对18所中央部属高校2003年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显示,18所中央部属高校未经批准收费、超标准超范围收费等共计8.6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2%,占当年全部收费的14.5%;未经批准的进修费、MBA学费成为18家高校“小金库”的主要来源,共6.44亿元。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MBA教育是由MBA学员在养活。

  伴随而来的,是对生源之争。竞争尤其体现在优质生源身上——优质生源为商学院日后获得捐资提供了可能性。长江前几期EMBA学员中,就包括了像中央候补委员、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副总经理林左鸣、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俞兵、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已故)、海航集团CEO刘嘉旭,神州数码常务副总林杨等商界名流。对于生源的情况,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似乎不愿多谈,“只要学校办好了,生源自然不是问题”。

  类似的话题,中欧驻北京首席代表马遇生却很感兴趣,他列举了中组部直属大型国有企业一把手在中欧学习的情况,“其中有7~8家的老总都是从我们这里毕业的,比如中化集团、通用技术集团以及港中旅的老总等”。

  而从招生的区域来看,长江显然更倾向于内地省区。项兵表示,长江每年将专门为西部提供5个奖学金名额,对象是45岁以下副厅级以上的干部。对长江提供的这种“设定对象”的奖学金方式,一些业内人士表达了异议:“按照不同的标准招生,事实上破坏了潜在的游戏规则。”

  然而不管是否存在这样的游戏规则,毋庸置疑的是,选择的主动权更多是掌握在这些希望通过管理教育提升自己的商界人手里。而中国的MBA管理教育在经过15年的发展之后,早已基本完成了从顶礼膜拜、迷茫混沌到简单务实的转变,建立在求学者对MBA美好预期基础上的学位热潮,也已逐渐回归理性。

  而MBA教育存在的前提,是企业确实认为MBA毕业生对自己有帮助,可以使企业从管理中提高效益,进而愿意为这种奢侈性教育买单。如果有了这种共识,MBA教育的高收费就有了起点。而对于现在中国的MBA教育来说,盈利或者高收费是次要的,让企业而不是学员自身真正愿意掏钱养活MBA教育,才是根本。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02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