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商学院 > 新浪财经商学院专栏_中欧 > 正文
 

中欧国际发布05中国城市及生活幸福度调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 18:08 新浪财经

  2006年1月16日,历经半年的数据收集和研究分析工作,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访问教授、芝加哥商学院教授奚恺元,今天正式对媒体发布《2005年中国城市及生活幸福度调查报告》。该项研究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开展,研究由对中国10大城市幸福度调查和人们生活幸福度调查两部分组成。其所得结果不但可为个人幸福提供信息,也可为政府制定政策发展和谐社会提供参考。

  奚教授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多非物质因素对幸福的影响越来越大,例如人们的生活节奏、婚姻状况、社交生活以及生活环境等等。因此,社会发展和谐与否不能仅仅看GDP增长是否迅速,而更应该关注广义的社会总体主观幸福感受(并不是仅仅指吃喝玩乐带来的幸福)增长与否。“为了最有效地配置各种有限资源达到全民主观幸福感受的最大化,我们应该对主观幸福感进行客观的研究。”

  此次调查由中人网担任数据收集和技术支持工作,在中国10个城市通过随机抽样电话访问的方式,取得了符合标准的样本2750个。生活幸福度的调查则通过网上问卷的形式进行,取得样本2371个。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张维炯在发布会上表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鼓励教授进行研究和发展的工作,并且在这方面加大的投入,2006年的研究经费比2005年再次增长了100万。作为商学院,不仅要培养

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商业人才,还要在金融、经济学、企业战略学、社会科学等多方面出研究成果,为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杭州最幸福 上海最具吸引力

  是否城市经济越发达,居民生活就越感幸福呢?奚教授的调查显示,在十大城市总体幸福度的排行榜中,市民月收入最高的上海(月平均收入2847元)、北京(月平均收入2484元)和广州(月平均收入2556元),在城市总幸福度排行榜上分别位列第三、第七和第十。杭州(月平均收入2300元)和成都(月平均收入1515元)排在最前,尽管后者的市民平均收入刚刚超过上海市民平均收入的一半。

  虽然杭州的市民最感到幸福,但人们最希望迁入的城市是上海,北京其次,但明显落后于上海。奚教授还在报告中指出,杭州、成都和上海人最愿留在自己的城市,沈阳、天津、西安人最不愿。其中,上海人最希望自己的子女留在上海。

  广州、上海人情幸福度最低

  除了测量十大城市的总体幸福度,奚教授还分别测量了市民对十大城市的人情、赚钱机会、便利程度、自然环境、文明程度、娱乐、生活节奏、交通的幸福度。

  在十大城市人情幸福度的排名中,人情味最浓的城市是成都、重庆和杭州,而经济最为发达的上海、北京和广州却正好名列人情幸福度排行榜的倒数第二、第三和第一名。是否经济的发展就必然要以牺牲人情作为代价呢?这是经济不断强大的中国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

  虽然在人情方面处于明显劣势(第九名),上海其他各项指标均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特别是在赚钱机会、便利程度、娱乐生活这些方面名列十城市之首;北京除了赚钱机会较多(第三名)以外其他排名均靠后,在环境和交通方面更是在十个城市中倒数第一;杭州是在各项幸福指标中获得冠军最多的城市,在总幸福度、环境、文明程度、交通方面均获第一。

  安居乐业是幸福之本

  奚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与人们对生活的幸福度最为相关的因素是是否拥有自己的房产,其次是是否有固定的工作。他发现,住房面积大的人的确比住房面积小的人要幸福,但是随着住房面积的增加,两者之间的关系则渐渐减弱。

  财讯传媒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裴晶梅表示,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因素很多,房价的影响肯定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房价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在《新地产•上海》杂志近几年来所做的不定期读者调查中已经显示,上海居民的幸福感是随着上海房价的启动表示出先扬后抑的发展特点的。在上海房价上涨之时,上海居民幸福感也随之上升,但随着2003年以来飞涨的房价而下降,那些希望购房自住者则面对高涨的房价和增长的空置率只能望房兴叹,由高房价所造成的社会矛盾开始出现。

  关于收入,高收入的人的确比低收入的人要幸福,但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两者之间的关系则渐渐减弱。而相对收入(个人与同龄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和生活幸福度之间仍存在着显著的关系,比绝对收入更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此外,奚教授还发现越是注重物质的人越是不幸福,越是注重面子的人越是不幸福。

  奚教授最后在报告总结中表示:“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对主观幸福感受做了客观的研究。经济基础和幸福的确具有一定的关系,但两者的关系要比人们想象的更为复杂。而另一些诸如生活节奏、便利程度、性生活等没有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软性’因素却与幸福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十分重视学校研究工作。中欧研究成果排名,在《金融时报》的评比中,比去年跃升了21名。EMBA排名的上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研究能力的上升。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副院长张维炯教授称,中欧近几年一直致力于教学和研究并重的长期教授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教授的学术研究环境。中欧的教授不仅博学善教,而且长于研究。目前,中欧的长期教授中,有一半以上的教授曾在《金融时报》所列出的四十家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中欧的案例中心已经开发了80多个中国案例,并且进入了国际案例交流中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