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一流学院教思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6日 17:41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漏丹 上海报道 今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将迎来两个国际合作项目十周年的庆典,一个是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斯隆管理学院合作的国际MBA项目,另一个是与挪威管理学院(BI)合作的MBA项目。
这两个项目对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国际化历程来说,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证明了复旦几乎同时开始既向欧洲又向美国学习先进的商业管理思想与理念。“我们愿意向全世界最优秀的商学院学习,向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文化内涵、不同底蕴的商业思想学习。”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陆雄文说。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复旦大学与MIT合作的国际MBA项目,这个项目经过了郑绍濂、郑祖康前后两任全国MBA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的指导(同时,他们也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前后两任院长),他们亲自领导了这一类国际合作项目的目标设定、师资培养与课程建设。“从1996年起复旦和清华两所管理学院就开始与MIT携手MBA合作项目,这是中国商学院立志存高远,将MIT作为一面标杆。如今,这个项目已经融进了中国工商管理教育发展的历史中。”陆雄文说。 陆雄文认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十多年国际化道路最重要的一个经验是,在国际合作的过程中,应当首先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我们要什么”;二是“我们能给对方带来什么”。 “为何能赢得良好的互相尊重的合作关系?我经常与合作方说,合作关系好比婚姻关系。婚姻不是谈恋爱,应该经过严肃、审慎的思考与选择。虽然我们签的合同有三年、五年的期限,但是在签下合同时,我们想到的是长远的发展,是十年以后甚至更远的事情。”陆雄文说。 其次,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在寻求国际合作的过程中,同样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和精神,并以此去打动合作伙伴。“商学院不能不讲教育理念和哲学,不能不讲要培养有使命感、有责任感的人才。”陆雄文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教育应当做到让别人来朝圣。” “教育不是沸腾鱼片,它是一锅老汤,要慢慢煲,才成上品。”陆雄文说。 国际化的滚雪球效应 最近,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刚刚和意大利博科尼大学商学院在管理学科学硕士学位方面达成了共同培养人才的合作项目。这个合作项目的谈判再一次让国外商学院认同了复旦的办学理念。 一开始,博科尼方面希望向中国学生收部分费用。但复旦方面坚持认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学生大都来自普通家庭,生活压力非常大。商学院不是商业机构,要讲教育哲学,要为社会培养人才。要投资学生的将来,这些学生中的一部分人将来也许会成为意大利公司的管理者。”对此,博科尼的校长完全认同。 明年,博科尼大学将派30名学生到复旦大学学习一年。至今为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也已经和挪威管理学院(BI)、德国汉堡大学开展了类似的共同培养人才的项目。 “国外一流商学院的学生愿意来到中国学习,愿意选择复旦作为访问学习的学校,说明我们的教育水准已经在国际上被认同了。”陆雄文说,“我们也能为合作院校培养人才了。” 迄今为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等七所著名商学院开展MBA/EMBA合作,与世界各地20多所一流商学院建立学生交换项目。陆雄文认为,通过这些国际合作,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在三个方面获得了收获。 第一, 智力资源方面的收获。首先是课程体系设置不断借鉴国外先进水平,并且每年更新,跟进国际水平。其次是培养起了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在与MIT的合作项目中,复旦管理学院的60多名老师完成了半年的海外进修。在那里,他们坐进MBA课堂,学习对方的教学思路与方法。之后,在复旦的国际MBA班上,这些教师引进MIT斯隆管理学院教学体系,结合中国实际,用英文开展教学。同时在其它与国外合作的英文MBA课程中,将近一半的师资也由这些老师担当。复旦管理学院的老师还有条件反复回炉,反复充电,更新知识,这样的合作使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能够维持高水准的师资体系和质量。 第二, 物质资源方面的收获。陆雄文称之为“拾惠”。在MIT项目中,教材和案例都由这个项目资助,并且复旦的老师到MIT斯隆管理学院学习期间,也由对方承担公寓住宿、生活补贴等费用。与挪威管理学院合作的项目,一开始就由挪威政府给中国学生提供奖学金,挪威管理学院还先后两次投资改建复旦管理学院的教室。而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甚至把自己的赞助商安海斯-布希和爱默生电气都推荐给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复旦管理学院史带楼四楼就是由这两家公司冠名资助的。 第三, 国际声誉的提升。“这是国际化的滚雪球效应。”陆雄文说,“我们以之前的合作不断赢得新的合作。”现在我们要到国际上去参加全球商学院排名还为时过早。但是通过国际合作,我们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 同时,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在国际合作中,也给合作方带来了很多收益。“如果1995年的时候,MIT斯隆管理学院到中国独立办学,资源支撑将是个大问题,无法做成可持续的项目。但是通过与我们的合作,MIT打响了在中国的名声。香港大学刚开始与我们合作时,也未被公众广泛知晓,现在香港大学在大陆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固而多元的校友网络,同时我们也给香港大学的教授提供了很多新的研究领域。”陆雄文说。 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 尽管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对中国商学院长远发展的路径有非常清晰的认识,也就是从拿来主义到共同创造再到主动奉献于世界,但是陆雄文却认为这个过程要慢慢来,一步一步稳扎稳打,不能急功近利。 “科研目前是短板。虽然个别学科有能力,但还远构不成整个管理学院的影响力。”陆雄文坦言。在这方面,复旦正在加紧建设,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法朝发夕至。目前,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鼓励学院教师多与海外合作进行研究课题、申请基金,并且定期参加甚至承办国际学术会议。同时,复旦大学和哈佛商学院除了在案例教学方面进行合作以外,还会进一步共同开发基于中国管理实践经验的案例。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暂时不会考虑排名和国际认证,这些并不真正适合中国,至少现阶段是这样。”陆雄文说,“商学院的内在素质、涵养、眼界和能力、竞争力等诸多方面,一定要靠积累。现在去做国际认证好比削足适履。如果说认证的过程比结果重要,那是因为参加认证可以让你了解到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不过我们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因此暂时就不需要去认证了。” 他认为,商学院的发展与中国经济大环境的发展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和互动:“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还不能产生真正世界级的大公司,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比发达国家低,就只能走粗放型发展道路,进行规模上的扩展,难以引导创新。在这样的环境中,也难以出现世界级的商学院。” “教育最重要的是形成思维方式。只有形成一种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一直走在大众的前面,才能不断具有前瞻性和突破性的思维。一流的学校培养学生思维方式,二流的学校教授知识,三流的学校传递经验。”他说。 |